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是肝硬化嚴重失代償肝功能明顯障礙的標志,其發病機制多認為與肝臟滅活作用減弱、有效循環血量顯著減少、腎灌注不足、抗利尿激素和雌激素增多、血管舒張素激肽系統和前列腺素及心鈉素減少等體液性物質的生成和滅活異常有關。由于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患者經常腹水量大,癥狀明顯常伴有稀釋性低鈉血癥,腎功能不全,對多種利尿劑不敏感,因此,給臨床治療上帶來諸多困難。
肝硬化頑固性腹水(KA)是指腹水量較大,持續3個月以上,對常規利尿方法失去反應,對水鈉均不能耐受,血鈉<1300mmol/L,尿鈉<10mmol/L,尿鈉/尿鉀<1,自由水清除率<1,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血流量均低于正常。
中醫認為肝硬化腹水屬“臌脹”范疇,為臨床常見疑難雜癥,我國古代就將其列為“風、癆、鼓、膈”四大頑癥之一。從中醫角度講,肝硬化出現腹水的原因就在于“正虛”。 產生腹水,即水濕內停,小便排泄不暢,原因就在于外界的濕熱之邪侵入人體,而體內的正氣又不足以對抗這種濕邪所致的。
氣虛的病理反應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體內抵抗力不強,容易出汗;氣虛則四肢肌肉無力,容易疲倦;氣虛則精神萎靡不振,容易頭昏耳鳴;氣虛則血流運行不暢,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征象。這也就是為什么肝硬化晚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以及水腫、疲倦乏力的原因所在。此之謂氣虛。
近年來,隨著對肝硬化腹水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肝硬化頑固性腹水的治療提出許多新的方法和途徑。有臨床試驗研究表示,可樂定通過與G蛋白偶聯發揮作用,可作為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患者的替代治療用藥。
在治療肝硬化腹水方面,目前西醫尚無良好的療法,多采用輸
白蛋白、打利尿針等保肝藥物治療,雖能暫時解除病人痛苦,但治標不治本,容易反復,而且價格也昂貴,使得多數病人負擔不起,過分強裂的利尿也往往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導致腎功能衰竭和電解質紊亂,并且容易誘發
肝昏迷。
臌癥丸是治療肝硬化腹水的有效藥物。消除水毒蛋白確保快速見效,臌癥丸治療特點是平衡水鹽代謝,特別是能激活鈉、鉀、及ATP酶活性,防止積水反復滋生。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得了肝硬化,也不要放棄治病的希望,肝硬化經過正確有效的治療,同樣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相信希望,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對治療極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