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重癥
肝病,其發病誘因多種多樣,主要由慢性長期肝損害轉化而來,主要集中在35-48歲的人群。在長期病變過程中,肝臟逐漸發生變形,質地變硬,而肝細胞也逐漸壞死,最終肝臟失去功能。通過了解肝硬化的誘因,對肝硬化的發生率預測和預防都有積極的作用,F總結如下:
1.長期酗酒者
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細胞損害,發生脂肪變性、壞死、纖維化,并發展到肝硬化。長期嗜酒者10%~30%發生肝硬化,由小節結性肝硬化轉變成大結節肝硬化,最終變成
肝癌。酗酒對于肝癌發生的相關程度在西方國家僅次于HBV的感染。酒精可使肝細胞水腫、變性,甚至發生壞死。此種損傷尤其對HBV感染者更為明顯。
2.慢性膽汁淤積患者
長期的膽汁淤積會導致肝細胞炎癥及膽小管反應,甚至出現壞死,形成膽汁性肝硬化。
3.肝臟淤血者
長期反復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以及肝靜脈阻塞,這些疾病可引起肝臟淤血,使肝細胞缺氧而壞死、變性,最終導致肝硬化。
4.長期服藥和接觸化學毒物者
長期或反復地接觸四氯化碳、砷、氯仿等工業毒物,或使用異煙肼、甲基多巴、四環素等藥物,可引起中毒性或
藥物性肝炎,最終演變為肝硬化。
5.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
最常見的是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他們是最常見的肝硬化的誘因,這些肝炎轉化為慢性肝炎后,就容易發展為肝硬化。
6.血吸蟲等寄生蟲感染者、先天梅毒等也可引起肝硬化
7.代謝紊亂人群、血友病等遺傳代謝缺陷均可導致肝硬化
由遺傳和代謝性疾病引起的肝臟病變逐漸發展而成的肝硬化,稱為代謝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