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慢l生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質量現狀,并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以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調查表(WHO QOL-BREF)及自制量表為調查工具,對268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組)和205
名正常人(對照組)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用獨立樣本成組t檢驗比較兩組各項得分的差異,多元線性逐步回歸法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分析其影響因素。結果 病例組生活質量總分、生理領域得分、心理領域得分、社會關系領域得分、環境領域得分、QOL自評得分和健康自評得分分別為(62.88±8.22)、(64.71±15.05)、(64.35±14.71)、(67.20±12.98)、(59.58±13.23)、(60.75±21.54)、(58.13±19.15)分,均低于對照組相應得分[(67.31±5.82)、(73.21±11.26)、(68.94±10.13)、(69.83±8.65)、(63.97±10.24)、(66.90±17.57)、(76.26±14.27)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抑郁、病情較重、自費、對收入有無明顯影響、食欲較差、乏力和擔心傳染是影響生理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治療信心是保護因素(P值均<0.05);抑郁和復發是影響心理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治療信心和男性是保護因素(P值均<0.05);抑郁、對周圍人的態度不滿意、復發和高齡是影響社會關系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社會支持和治療信心是保護因素(P值均<0.05),不同職業者之間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抑郁、對周圍人的態度不滿意、居住在鄉村和復發是影響環境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P值均<0.05)。
結論 在臨床醫療護理過程中,重視有
抑郁癥狀患者的早期治療,加強患者心理健康護理,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生活質量越發受到醫師關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醫療護理中也受到重視。20l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確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作為主要治療目標。本研究對268例CHB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以期更好地為臨床護理、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資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整群抽樣選擇2010年8月至2010年1 1月在南通市傳染病醫院傳染科住院治療的CHB患者(病例組),均符合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同期在門診體檢人群中抽取正常人作為對照組,與病例組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調查方法及內容:調查方法采用面對面的訪問調查,病人人院2周后在自愿同意的前提下,由培訓合格的專業調查員進人現場指導問卷的填寫;對問卷理解有困難者或文盲者,由調查員一對一地詢問填寫。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疾病情況、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fl:rating sCale,ssRS)和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調查表(WHOQOL-BREF)。WHOQOL-BREF量表由26個條目組成,采用1~5級評定,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量表進一步分出生理(PHYS)、心理(PSYCH)、社會(SOCIL)和環境(ENVIR)四個領域,并包含表示個體自身生活質量總主觀感受[生活質量(qualityof life,QOL)自評]和表示個體自身健康狀況總主觀感受(健康自評)兩個獨立分析的問題條目。
3.統計學方法:用獨立樣本成組t檢驗比較病例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總分、四個領域標準得分、QOL自評得分和健康自評得分的差異。分別以生活質量各領域得分為因變量,以一般人口學指標、健康狀況、自評狀況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為自變量,逐步向后法篩選出影響CHB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并對多分類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擬選人的影響因素及賦值。
結果
1.資料收集情況:病例組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有效問卷268份(病例組268例),有效率為95.71%;對照組共發放問卷205份,回收有效問卷205份(對照組205名),有效率為100%。
2.CHB患者基本情況:本次調查CHB患者268例,其中男性189例(70.52%),女性79例(29.48%);年齡14~84(42.16±14.03)歲;小學及以下文化53例(19.78%),初中112例(41.79%),高中/中專65例(24.25%),大專/本科及以上38例(14.t8%);管理人員/技術人員32例(11.94%),個體/干部105例(39.18%),工人62例(23.13%),農民69例(25.75%);在婚217例(80.97%),未婚/離婚/喪偶/分居51例(19.03%);居住在農村的196例(73.13%),居住在城鎮的72例(26.87%);公費/醫保161例(60.07%),自費107例(39.93%)。
3.CHB患者生活質量現狀:268例CHB患者生活質量總分(PHYS+PSYCH+SOCIL+ENVIR)、生活質量各領域標準得分、QOL自評得分和健康狀況自評得分均低于正常人群,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病例組生活質量總分與QOL自評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4.CHB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分別以生活質量各領域得分為因變量,以表1中22種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可能影響因素為自變量,在入選水準α=0.05、剔除水準β=0.10條件下,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抑郁、病情較重、自費、對收入有無明顯影響、食欲差、乏力和擔心傳染是影響生理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治療信心是保護因素。抑郁、復發是影響心理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治療信心和男性是保護因素。抑郁、對周圍人的態度不滿意、復發、高齡是影響社會關系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社會支持和治療信心是保護因素;不同職業者之間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得分由低到高依次為農民(10.80±1.61)分、工人(10.90±1.57)分、個體/干部(11.06±1.45)分,專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12.00±1.48)分,方差分析顯示,F=4.970,P<0.01;經多重比較專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農民、工人和個體/干部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0.203,P<0.0l;t=1.097,P<0.01;t=0.943,P<0.01),其余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抑郁、對周圍人的態度不滿意、居住在鄉村和復發是影響環境領域得分的危險因素(表3)。
討論
本次研究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調查表(WHOQOL-BREF),結果顯示CHB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和環境領域標準得分均低于正常人群,與楊燕報道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CHB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確受到了疾病的較大影響,研究其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具有實際意義。
抑郁與四個領域的得分均呈負相關,與胡霞等的研究結果一致。長期處于抑郁狀態,可導致免疫力下降,使病隋惡化,且患者易主動放棄與人交往的機會,影響其社會功能、角色功能及心理健康等。所以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尊重疾病的“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注重生理一心理共同治療臨。
病程越長生活質量越低下,而病情進展順利則生活質量較高。復發影響生活質量的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和環境領域得分,由于病情的反復發作和無特效根治方法使CHB患者遭受嚴重的軀體障礙和疼痛。病情越嚴重,其生活質量越低。CHB患者由于體力活動減少及各種負面隋緒的影響,容易引起食欲下降,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進而導致健康狀況惡化。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乏力為住院CHB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體力的缺乏使患者活動減少,身體抵抗能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由于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因擔心傳染給家人或其他人,患者常產生負罪感、拖累感,既不利于疾病的治療,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周圍人的態度不滿意影響CHB患者環境領域和社會關系領域得分,社會上對乙型肝炎認識的誤區使得CHB患者在求學、擇業、婚戀、生育及社交活動等多方面均受到挫折和歧視,患者常常感到喪失自我價值,主動放棄與人交往、就業等融人集體生活的諸多機會,導致社會關系緊張、環境安全感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信心對CHB患者生活質量的保護作用較大,從生理領域、心理領域和社會關系領域共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對治療充滿自信可促進疾病的療效,加快患者身體狀況的好轉。同時,已有研究證實社會支持為CHB患者生活質量的保護因素;本研究進一步證實社會支持通過社會關系領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幫助患者調動內在的心理資源來幫助患者處理和應對各種應激,使患者與外界進行更多的交流溝通,通過社會關系的改善來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年齡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患者年齡的增長使社會活動量減少,導致社會關系領域得分下降,從而影響生活質量,但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弱。不同職業的患者社會關系領域得分中農民和工人較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最高,且與農民、工人和個體/干部3種職業患者的社會關系領域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職業屬性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社交范圍相對較廣,而農民和工人的職業限定了其社交范圍較窄。郝新潔等的研究也證實生活質量與職業有相關性。女性患者在心理領域得分低于男性患者,提示生活質量與性別有關,與侯玉華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女性患者情感依賴較強,表達負面情感的意愿強烈,對疾病的坦然面對程度不如男性,因此,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更重視對女性患者心理的疏導。而居住在農村的患者環境領域得分低于城鎮者,可能是因為城鎮具有更好的醫療資源和條件,更容易得到有效的醫療護理,從而使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感。自費和疾病對收入造成明顯影響患者的生理領域得分較低,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的經濟狀況直接關系到所獲得的醫療護理條件,良好的經濟支付能力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保障,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臨床醫療護理過程中,應重視有抑郁癥狀患者的早期治療,加強患者心理健康護理,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根據患者不同疾病狀況、醫療保險支付手段以及經濟收入等因素,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以上來源:肖靜,陳萍,李小杉,莊勛,陸青云,高月霞!堵砸倚透窝谆颊呱钯|量的影響因素》!吨腥A肝臟病雜志》。2012年9月第20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