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觀察強肝膠囊治療脂肪性肝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2例脂肪性肝病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6例給予強肝膠囊口服,對照組給予水飛薊素片口服。2組療程均為32周。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血脂、血清生化指標、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2.30%,對照組總有效率76.92% ,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因部分患者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和肝硬化而日益受到臨床關注。我們應用強肝膠囊治療脂肪性肝病26例,并與水飛薊素片治療26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全部52例均為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6例,男l9例,女7例;平均年齡46.23歲;平均病程5.1年;其中酒精性肝病11例,非酒精性肝病l5例。對照組26例,男2l例,女5例。
1.2 診斷標準參照2003年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診斷標準 ,并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藥物中毒性肝炎等疾病。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強肝膠囊(藥物組成:丹參、茵陳、板藍根、當歸、黃芪、白芍藥、黨參等。石家莊漢康生化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80012),每次5粒,每日2次。1.3.2 對照組水飛薊素片(上海復星朝暉藥品有限公司,每次2片,每日3次。
1.3.3 療程2組均32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 討論
脂肪性肝病是一種多病因引起的、病變主體在肝小葉,以肝細胞內中性脂肪異常沉積為主的臨床病理綜合征。臨床上根據是否有過量酒精攝入,分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兩大類。脂肪性肝病是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過渡階段,其肝纖維化的發生率高達25% ,且約1.5% 一8.0% 的患者可進展為肝硬化 。因此,積極防治脂肪性肝病對阻止慢性肝病進展和改善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脂肪性肝病屬中醫學積聚、瘀痰范疇,其發生機制主要為痰濕內阻、氣滯血瘀,故治療應以疏肝健脾、祛濕化痰、活血化瘀、疏肝養血、行氣和中、調和脾胃為原則。
強肝膠囊是由丹參、黃芪、當歸、黨參、白芍藥、生地黃、茵陳、澤瀉、甘草等16味中藥組成。
現代藥理研究己證實,丹參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肝血流量作用,其煎劑對實驗性動脈硬化的鼠及家兔有降脂尤其是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機制可能是促進脂肪在肝中的氧化作用,從而降低肝中脂肪含量,此外,丹參及其有效成分還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澤瀉可抑制外源性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吸收,影響內源性膽固醇代謝及抑制甘油三酯在肝內合成,從而改善肝臟的脂肪代謝 。山楂可促進脂肪分解,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
此外,生地黃、茵陳、秦艽、板藍根、黨參、山藥、白芍藥、神曲、黃精、黃芪、郁金、甘草具有清熱利濕、補脾養血、益氣解郁作用。全方配伍得當,能夠達到疏肝利膽、利濕消積、活血通絡之目的。本觀察結果表明,應用強肝膠囊治療后,tic、rlG、ALT、AST、 一GT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顯示其有明顯的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纖維化作用,說明強肝膠囊是治療脂肪性肝病的理想藥物。
結論強肝膠囊可以促進肝內脂肪代謝、降低血脂、防止肝纖維化,對保護肝細胞有較好的療效,是治療脂肪性肝病的理想藥物。
來源:《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7年第01期 作者:劉士敬;孫永強;張弢;劉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