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西南醫(yī)院 王宇明
阿德福韋酯(
Hepsera,
賀維力)是一種新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藥物,也是繼
拉米夫定后的另一種口服抗HBV藥。阿德福韋酯屬單磷酸腺苷磷酸核苷酸類似物,是阿德福韋的前藥,可競爭性抑制HBV多聚酶,并中止HBV DNA鏈的延長。該藥已于2002年9月由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在美國上市,我國Ⅱ、Ⅲ期臨床注冊試驗也于2002年12月啟動。阿德福韋酯治療HBeAg陽性及陰性代償期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的國際注冊臨床研究共為期5年,目前已完成3年,同時也對阿德福韋酯治療YMDD變異的代償、失代償慢性乙肝患者以及
肝移植、HIV/HBV合并感染等特殊患者進行了臨床研究,截至2004年9月,共累計8135例患者入選阿德福韋酯臨床研究。目前,這些大規(guī)模臨床研究已經(jīng)為阿德福韋酯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大量的關鍵性數(shù)據(jù),并陸續(xù)在國際
肝病學術(shù)會議及《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等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以下就阿德福韋酯臨床應用的療效、耐藥、安全性等問題作一綜述。
臨床療效
HBeAg陽性的慢性乙肝初治患者
Marcellin等分別給予515例HBeAg陽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每日阿德福韋酯10 mg、30 mg
和安慰劑治療48周。結(jié)果顯示,10 mg、30 mg組和安慰劑組肝組織學的改善率分別為53%、59%和25%;血清HBV DNA水平的中位值由基線值分別下降了3.52、4.76和0.55log10拷貝/ml;HBeAg的陰轉(zhuǎn)率分別達24%、27%和11%;ALT的復常率分別為48%、55%和16%;與安慰劑相比P均<0.001。HBeAg的血清轉(zhuǎn)換率,10 mg組為12%,30 mg組為14%,安慰劑組為6%(P=0.049和P=0.011)。阿德福韋酯10 mg組與安慰劑組的安全性相似,30 mg組有8%的患者出現(xiàn)血清肌酐較基線水平升高0.5 mg/dl(44 mmol/L),P<0.001。72周評估時發(fā)現(xiàn),繼續(xù)服用阿德福韋酯10 mg治療的患者中,46%血清HBV DNA陰轉(zhuǎn)(<400拷貝/ml),75%的患者ALT復常,44%的患者HBeAg消失,23%出現(xiàn)HBeAg的血清轉(zhuǎn)換,且其安全性與前48周相似。以上結(jié)果表明,阿德福韋酯10 mg/日或30 mg/日均可明顯改善HBeAg陽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肝臟組織學、病毒學和生化學等各項指標;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阿德福韋酯的療效可逐步增加。HBeAg陽性患者接受阿德福韋酯10 mg治療48、96、144周后,HBV DNA低于可檢出水平(<3log10 拷貝/ml)的患者分別為28%、45%和56%;ALT復常率分別為58%、74%和81%;HBeAg陰轉(zhuǎn)率分別為24%、42%和51%;HBeAg血清轉(zhuǎn)換率分別為14%、29%和43%。
國內(nèi)阿德福韋酯Ⅲ期臨床試驗共入組480例HBeAg陽性患者,年齡18~65歲,ALT在篩選前6個月內(nèi)曾經(jīng)≥2×ULN, 篩選時>1×ULN,HBV DNA≥106拷貝/ml。治療12周時,發(fā)現(xiàn)阿德福韋酯組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的中位數(shù)為3.4log10拷貝/ml,安慰劑組為0.1log10拷貝/ml (p<0.001),阿德福韋酯組ALT復常率為42.4%,安慰劑組為13.9%(p<0.001)。繼續(xù)治療52周時,HBV DNA降低的中位數(shù)為4.5log10拷貝/ml,ALT復常率增加到78.6%,HBeAg消失率為13%,HBeAg血清轉(zhuǎn)換比率為8%。上述結(jié)果與國際Ⅲ期臨床研究結(jié)果相似,提示阿德福韋酯起效時間較快。
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初治患者
Hadziyannis等給予185例HBeAg 陰性慢性乙肝患者阿德福韋酯10 mg/日或安慰劑治療48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基線肝組織學異;颊64%的組織學有明顯改善,而安慰劑組僅有33%(P<0.01);治療組51%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降至<400 拷貝/ml,而安慰劑組無1例達此水平(P<0.001);治療組患者HBV DNA水平降幅也顯著大于安慰劑組(P<0.001);治療組72%患者治療48周時ALT復常,但安慰劑組ALT復常率僅為29%(P<0.01)。該研究同樣顯示阿德福韋酯10 mg長期治療可持續(xù)顯著改善肝臟組織學,提高HBV DNA陰轉(zhuǎn)率(PCR檢測不出的水平),ALT水平持續(xù)改善和ALT復常率也逐年升高。HBeAg陰性患者接受阿德福韋酯治療48、96、144周后,發(fā)現(xiàn)HBV DNA低于可檢出率分別為64%、71%和79%;ALT復常率分別為73%、83%和88%;纖維化得到改善的患者比例分別為34%、53%和63%,這體現(xiàn)了較為理想的長期治療效應。目前該研究仍在繼續(xù)中。
拉米夫定耐藥的代償期及失代償期慢性乙肝患者
Peters等將拉米夫定耐藥的59例HBeAg陽性代償期慢性乙肝患者隨機分成三組:繼續(xù)給予拉米夫定組、加用阿德福韋酯10 mg/日組和停拉米夫定改用阿德福韋酯10 mg/日組。在48周時,ALT復常率分別為5.3%、52.6%和50.0%,血清HBV DNA水平在拉米夫定組無明顯變化,而加用和單用阿德福韋酯組則較基線值分別下降了3.59和4.04log10拷貝/ml(P<0.001);拉米夫定組未出現(xiàn)HBeAg消失和血清轉(zhuǎn)換,而加用和單用阿德福韋酯組HBeAg的陰轉(zhuǎn)率分別為17%和16%;HBeAg的血清轉(zhuǎn)換率分別為6%和11%。這表明,阿德福韋酯可明顯抑制對拉米夫定耐藥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 DNA復制;繼續(xù)拉米夫定同時加用阿德福韋酯較單用阿德福韋酯療效無明顯提高。
David等給予40例拉米夫定耐藥的慢性乙肝失代償期
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韋酯,在完成52周治療的患者中,90%HBV DNA≤105拷貝/ml,比基線值下降2log10拷貝/ml,53%ALT復常,30% HBeAg陰轉(zhuǎn),4%出現(xiàn)HBeAb陽轉(zhuǎn)。
終末期慢性乙肝肝移植患者
拉米夫定在預防終末期慢性乙肝肝移植后HBV再感染起重要作用,但肝移植前對拉米夫定已耐藥的HBV感染患者,肝移植后可再感染并導致疾病的迅速進展;肝移植前血清HBV DNA高者,肝移植后對拉米夫定易產(chǎn)生耐藥從而導致乙肝迅速復發(fā),預后差。Schiff等應用阿德福韋酯治療324例拉米夫定耐藥終末期慢性乙肝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肝移植前后拉米夫定耐藥變異者,阿德福韋酯能顯著改善臨床和生化學指標,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提高生存率;使患者得以進行肝移植或部分患者避免進行肝移植,或延緩移植時間;使患者1年生存率在移植前達84%、移植后達93%。
療效持久性
核苷類似物符合長期抑制病毒,阻止病情進展的治療需求,但停藥后病情反復或突破感染仍是此類藥物的最大限制因素。對全球核心Ⅲ期臨床試驗中65例出現(xiàn)血清轉(zhuǎn)換的患者在停藥后的療效持久性進行了研究。入選患者均為代償性慢性乙肝,在阿德福韋酯開始治療前為HBeAg陽性,在臨床研究中出現(xiàn)了HBeAg血清轉(zhuǎn)換。結(jié)果顯示,停用阿德福韋酯55周后,91%的患者保持了HBeAg血清轉(zhuǎn)換;持續(xù)保持血清轉(zhuǎn)換的患者在發(fā)生血清轉(zhuǎn)換后的繼續(xù)治療中位療程為48周,而發(fā)生HBeAb丟失的患者在血清轉(zhuǎn)換后的繼續(xù)治療中位療程僅為23周(p=0.0216),提示在實現(xiàn)HBeAg血清轉(zhuǎn)換后,繼續(xù)治療較長時間有助于停藥后持久保持療效。在停止治療后的隨訪期間無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阿德福韋酯停止治療后,僅3例患者(4%)出現(xiàn)ALT反跳(≥10×ULN),但仍可保持持續(xù)的血清轉(zhuǎn)換,且ALT升高不伴其他肝功能惡化征象。
耐 藥
初步研究顯示,阿德福韋酯長期應用后,HBV的相關耐藥變異少見,48周時未發(fā)現(xiàn),96周時有1.6%~3%的患者在保守的HBV逆轉(zhuǎn)錄酶D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rtN(門冬酰胺)236T(蘇氨酸)替代耐藥變異。在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中,阿德福韋酯治療144周發(fā)生耐藥變異的累計概率為3.1%;在HBeAg陰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為5.9%。薈萃分析6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阿德福韋酯治療3年發(fā)生耐藥變異的累計概率為3.9%。目前發(fā)現(xiàn)變異類型中rtN236T與rtA181V變異與阿德福韋酯耐藥相關,rtN236T突變株在體外對阿德福韋酯的敏感性下降6~14倍,rtA181V對敏感性的影響目前尚無統(tǒng)一意見,需進一步驗證。體外與初步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rtN236T與rtA181V突變株仍對拉米夫定保持敏感。
安全性與耐受性
臨床試驗安全性資料顯示,患者對阿德福韋酯10 mg/日的耐受性較好,與安慰劑組在不良事件、實驗室檢測值異常種類、發(fā)生率、嚴重程度等方面均相似,但較安慰劑組ALT升高的發(fā)生率更低。不良反應中常見乏力、咽痛、頭痛、腹痛、惡心、腹脹、腹瀉等。
腎毒性是阿德福韋酯臨床應用中最引人關注的問題。在全球Ⅲ期臨床研究以及后續(xù)研究中,一般定義腎毒性為確認血清肌酐較基線升高≥0.5 mg/dl,且血清磷<1.5 mg/dl;該研究的3年數(shù)據(jù)顯示,HBeAg陽性患者治療144周中無一例發(fā)生腎毒性;HBeAg陰性患者有3例(2.4%)出現(xiàn)血清肌酐升高,但未合并血磷降低,隨后(2例停藥、1例繼續(xù)用藥)指標均恢復正常。
慢性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后服用阿德福韋酯,一部分出現(xiàn)血清肌酐升高,但大多伴其他多重危險因素,例如使用免疫抑制劑和(或)其他腎毒性藥物,導致很多患者在阿德福韋酯治療前就有潛在的腎功能損害,其中大部分在調(diào)整劑量后仍能安全服用阿德福韋酯,約2%的患者因嚴重腎功能損害而停藥。196例YMDD變異陽性的移植后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阿德福韋酯治療中出現(xiàn)腎毒性的比例為13%,但這些患者均接受了環(huán)孢霉素或
他克莫司治療,其中13例治療前已存在并發(fā)癥,8例已出現(xiàn)腎功能不全,4例有失代償性肝硬化,2例同時接受其他腎毒性藥物治療。因此,基于在代償性慢性乙肝患者中長達3年的研究結(jié)果,以及在肝移植患者中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阿德福韋酯10 mg/日的安全性與安慰劑組相似,未發(fā)生有臨床意義的腎臟事件。對于同時服用腎損藥物的患者,在用藥前和用藥期間應嚴密監(jiān)測腎功能指標,并謹慎使用;對有腎功能損害的患者應按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ml/分)來調(diào)整給藥間期。
總 結(jié)
總之,阿德福韋酯的開發(fā)和臨床應用是核苷類抗HBV藥物的又一次進步,阿德福韋酯10 mg/日口服治療初治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得到臨床研究的證實,而且在各類慢性乙肝,包括代償與失代償慢性乙肝、YMDD變異拉米夫定耐藥的慢性乙肝、肝移植前后的患者的療效也得到了臨床驗證。研究還證實,阿德福韋酯對各種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療效無顯著差異。阿德福韋酯長期治療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而且3年累計耐藥發(fā)生率僅為3.9%。
目前,國際各大肝病學會均在治療共識中提到了慢性乙肝的治療目標,國內(nèi)外的專家共識均認為慢性乙肝的治療目標是長期抑制病毒復制,阻止病程進展;诋斍八锌晒┻x擇的藥物在短期治療停藥后均很難維持對乙肝病毒的持續(xù)抑制,因此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仍需要長期治療來獲得持久的病毒抑制。評價抗乙肝病毒藥物不僅要注重其初始療效,更應注重其長期或維持性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阿德福韋酯在3年臨床研究中所顯示的療效與安全性,特別是耐藥率低及出現(xiàn)時間晚,使長期抗病毒療效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些均支持阿德福韋酯可成為一線的抗乙肝病毒藥物,并成為長期抗病毒治療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