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老火靚湯一直以來都是老廣東最喜愛的餐桌“飲品”,其中雞湯也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雞湯與雞肉,兩者究竟有沒有區別呢?喝雞湯好還是吃雞肉好呢?
雞肉含有人體每日所必需的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少量的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因此,很多人的家常便飯中,總少不了雞湯、雞肉的“身影”。但是,雞湯和雞肉在經過加工之后,其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是否一致。胃炎、
膽結石、脂肪肝等患者是吃雞肉好還是喝雞湯好?
雞肉中的營養成分有什么?
雞肉,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其次是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其實,雞肉中的脂肪含量較少;而且雞肉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相對于蔬菜水果和動物內臟來說,含量甚微。因此,一般吃雞肉只能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蛋白質。
雞湯中的營養成分有什么?
在煲雞湯的過程中,雞肉中小部分的蛋白質會融入湯中。但是,即使長時間燉煮,溶入湯中的蛋白質也不過是總數的10%左右,剩余的90%左右的蛋白質仍留在雞肉中。也就是說,雞湯中的主要營養成分也是蛋白質,但是含量相對于雞肉來說會有所減少。
雞湯里擁有的營養物質很有限,其中所含的營養物品,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內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的小分子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等。即便經過了長時間的文火燒燉的過程,雞湯里也只含有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質,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熱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湯里所含的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客觀上來說并不營養。
雞湯為什么如此美味?
雞湯之所以鮮、香又美味,是因為在燉煮的過程中,雞肉中的脂溶性維生素以及雞骨肉中的鈣,在溫度和水的條件下,溶解到脂肪中,并隨著脂肪一起融入湯中。同時,雞肉中的水溶性營養物質融入湯中,即可形成香味物質。
哪些人不能喝雞湯?慢性淺表性胃炎、
膽囊炎、膽石癥、
高血脂癥、脂肪肝皆在榜中。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因為患者本身胃酸多、消化功能就不好,多喝雞湯會促進胃酸分泌,不僅不利于消化,反會增加胃腸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膽囊炎和膽石癥經常發作者: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一起參加,喝雞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發膽囊炎發作。
高血脂癥和脂肪肝患者:雞湯中的脂肪被吸收后,會促使血脂、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內積聚,會在血管內膜沉積、引發冠狀動脈硬化等病態。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 對于體質弱的人,喝老母雞湯進補,特別有好處,另外,烏骨雞燉湯也可起到補氣血、益精氣的作用;清淡一點的小公雞則應是年輕人的首選;長身體的小孩,最好還是服用童子雞煮的雞湯,“童子雞”也就是小公雞,對于冬天怕冷、兒童發育遲緩等,吃“童子雞”有益于促進身體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