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
臌癥丸是我國制藥50強之一邯鄲制藥研發的獨家產品,也是我國惟一治療臌癥的純中藥制劑。該藥根據著名專家學者錢智博教授的[錢氏水毒蛋白論],首次成功從甘遂中提取甘遂多肽、甘遂皂甙兩大因子,大膽以大毒之藥“甘遂”為主要原料,在其它藥物配伍下,經科學配伍及國際一流制取工藝,完全剔除甘遂中毒性成份,使該藥集安全、快速、高效為一體,成為迄今為止惟一專業消臌除脹,根治多型水腫、
肝硬化腹水的純中藥制劑。本文就臌癥丸組分之一甘遂炮制方法做初步探究。
甘遂炮制歷史悠久,其方法有20余種,由于時代久遠很多方法已失傳,故應積極發掘整理。浙江省淳安縣威坪鎮衛生院王加才等人做過較為系統的梳理,甘遂的炮制方法有2O余種,但現在只有醋炙、煮制二法,其它炮制方法已經失傳。現簡要做如下綜述:
古代炮制法
甘遂炮制始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論》,雷日:“甘遂采得后,去莖,于槐鉆上細銼,用生甘草湯,小薺苊 自然二味,攪浸三 日,其水如墨汁,更濾出,用東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濾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元朝時期,又新增煮制甘遂《丹溪心法》,明代煨法較普通,李時珍日:“今人多以面煨,以去其毒”,《奇效 良方》中記載:“將甘遂人大鯽魚肚內,煨令焦黃,取出烘干” 。另外尚有大麥制,出自《普濟方》的培制以及《仁術便覽》的面煮。
現代炮制法
現今留存只有《中國藥典》、《全國中藥炮制規范》中的醋制甘遂和煮甘遂《中藥藥大辭典》中的煮甘遂兩種。有研究據報道給小白鼠分別口服生甘遂和炙甘遂的酒精浸膏后,均有明顯瀉下作用,但生甘遂瀉下作用較強,其毒性也較大,說明醋炙甘遂能降低毒性。又生甘遂刺激性比炮制品大6倍左右,生甘遂水煎液的刺激性比炮制品水煎液大2~3倍。此外煨法,甘草制,豆腐制均能降低毒性。
(本文節選自王加才的論文《甘遂古今炮制述要》)
(收稿日期:200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