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糖尿病并發癥很多,其中,糖尿病患者發生皮膚感染非常常見,甚至有不少患者是在醫院看皮膚感染時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患糖尿病以后,有30%~80%的病人有皮膚損害。糖尿病患者發生的皮膚病統稱為糖尿病性皮膚病,需要引起患者的廣泛關注。下面百濟藥師為您詳細介紹糖尿病性皮膚病的相關知識。
糖尿病患者每克皮組織中葡萄糖量高于每毫升血液中糖含量,因此易產生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發生皮膚感染的因素很復雜,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皮膚感染與他們身體內各組織中長期維持高濃度的葡萄糖以及代謝產物,使得白細胞數目下降、趨化性減弱及吞噬與殺滅病原體能力減弱有關。
引起皮膚感染的病原體種類包括真菌、細菌、病毒等等。有資料表明,2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皮膚病而得以診斷。此外,從活動性糖尿病患者的鼻前庭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概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或病情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受感染的患者在皮膚上發生癤、癰、麥粒腫、多發且病情頑固的毛囊炎等,較嚴重者由于細菌進入皮膚深層組織而發生球菌性膿皮病、丹毒、蜂窩織炎,這類患者若糖尿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控制,感染則很難治愈。若在發生肢端血管炎癥或神經損害處繼發感染則很危險。
一類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的異常中間代謝產物引起的皮膚病,如皮膚感染、皮膚瘙癢、皮膚黃瘤等。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糖尿病產生的高糖血癥以及高脂血癥有直接關系,當糖尿病得到控制后這些病變隨之緩解。
第二類與糖尿病的慢性退行性變有關,如糖尿病性皮病、紅斑與壞死、糖尿病性皮膚大皰、硬化性水腫、糖尿病性神經疾病等,這類疾病的發病機制為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病變,造成皮膚血供減少,伴同血管疾病的真皮結締組織受損和其他附屬器受損。這類疾病的發生過程很緩慢,治療起來也很困難。
第三類是伴發于糖尿病但與代謝障礙或退行性病無關的皮膚病,如糖尿病性類脂漸進性壞死、環狀肉芽腫、白癜風等,這些疾病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加常見,它們與糖尿病發病機制之間的關系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治療皮膚感染的同時需要積極控制糖尿病,只有在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之后,繼發的皮膚感染才容易被控制且不容易復發。皮膚感染時需要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還需要根據病灶部位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治療糖尿病患者合并面積廣泛的皮膚癬菌病和甲真菌病時,除了外用抗真菌藥物之外,經常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如依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患者需要經常清洗皮膚、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這也是預防皮膚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時,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膚容易發生感染,一旦遇到昆蟲叮咬、皮膚瘙癢時切不可搔抓或擠壓,以免細菌乘虛而入引起感染。
如果明確了皮膚瘙癢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治療的關鍵在于控制原發病,一般情況下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皮膚瘙癢癥狀會隨之緩解。此外,由于患者經常出現皮膚干燥,需要經常使用具有潤膚作用的護膚品,同時在瘙癢的局部外用具有止癢作用的乳膏以減輕癥狀,必要時可以在臨睡前服用一些具有鎮靜作用的經典抗組胺藥物(如撲爾敏等)減輕瘙癢、促進睡眠。患有皮膚瘙癢的特別需要注意盡可能做到不要搔抓患處,不使用濃鹽水、辣椒水、熱水等燙洗患處止癢,否則會使皮膚炎癥加重而引起更加劇烈的瘙癢,也有可能損傷皮膚引起繼發細菌感染。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如果您還想了更多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性皮膚病的相關信息,可以拔打百濟新特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百濟藥師將竭誠為您提供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