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隨著糖尿病治療的不斷改進,死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已大為減少,患者的生命明顯地延長,然而糖尿病的各種慢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卻明顯增高。
雖然多數腎病,包括IgA腎病、局部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狼瘡性腎炎等,均已有統一的病理分型標準,但作為腎衰竭的最常見原因,糖尿病腎病(DN)的病理分型一直缺乏共識,荷蘭萊頓大學Bruijn領導的國際專家組正努力填補這一空白。該專家組日前發布了DN病理分型系統,以期更好地指導DN的臨床治療。
(J Am Soc Nephrol.2010年2月18日在線版)該專家組依據腎活檢組織腎小球病變特征,并參考間質和血管病變程度,將DN分為四型,從Ⅰ型到Ⅳ型病情由輕至重,具體如下:
Ⅰ型,腎小球基膜增厚:光鏡下,活檢組織僅有孤立的腎小球基膜增厚和輕度非特異性增生。無腎小球系膜增生,系膜基質無結節性增生(Kimmelstiel‐Wilson病變)或球形腎小球硬化程度不足50%。
Ⅱ型,腎小球系膜增生:又分為輕度(Ⅱa)和重度(Ⅱb)。腎活檢發現輕至重度腎小球系膜增生,但無結節性硬化(Kimmelstiel-Wilson病變)或球形腎小球硬化程度不足50%。
Ⅲ型,結節性硬化(Kimmelstiel-Wilson病變):至少有1個腎小球發生系膜基質結節增大(Kimmelstiel-Wilson),但球形腎小球硬化程度不足50%。
Ⅳ型,晚期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球形腎小球硬化程度超過50%,且有其他臨床或病理證據支持這一病變為糖尿病腎病所致。
該專家組已在一項試點研究中對上述分型系統進行了驗證:5名病理學家各自觀察25份腎活檢標本,結果對18份標本做出了一致評價,即組內相關系數達到0.84。研究者稱,這一分型系統將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DN的進展過程,從而提高對DN患者的診治水平。今后將在前瞻性研究中驗證該分型系統的有效性以及對預后判斷的價值。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糖尿病腎病尚無特效療法,其處理原則主要是,嚴格控制血糖,盡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緩發生糖尿病腎病。延緩腎功能減退的速率,透析治療和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