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出牙晚的原因,首先應明白牙齒的發育過程。牙齒是有牙胚形成,牙胚從胚胎2個月開始發育,因此牙齒的發育和生長有一個長的、復雜的過程。每個牙齒的發育大體分為3個時期,就是生長期、鈣化期和萌出期。這種復雜的發育過程是身體其他器官所沒有的。如內臟只有生長期,骨骼系統有生長和鈣化期;而牙齒不但要鈣化,而且要萌出才能行使功能。
牙齒發育的過程和機體內外環境有密切關系。在牙胚形成階段,機體本身的影響,特別是物種演化、遺傳因素、母體孕期嚴重代謝障礙和其他目前尚不清楚的因素,都可能影響牙胚的形成。
有不少家長見到寶寶長到8個月尚未出牙就著急,擅自給寶寶增加魚肝油和鈣的劑量。用心雖好,但這種做法對寶寶的健康有害無益。寶寶出牙時間的早晚主要由于遺傳因素決定的,出牙早的寶寶生后4個月就有乳牙萌出,而出牙晚的卻要到10個月時才萌出。如果寶寶超過10個月尚未長出第一個乳牙,應考慮有無全身性疾病,如佝僂病,呆小病,極度營養缺乏,或先天性梅毒。長期不長第一顆乳牙是否有無牙畸形的可能,可借X線拍片查明。家長發現小兒出牙延遲時應醫院全面查體而不是盲目地增加魚肝油和鈣片的劑量,以免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