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顯示,年輕哮喘患者使用吸入型抗膽堿能藥物(IAC)會增加心律失常風險。該研究于5月22日在2012美國胸科學會(ATS)年會上發布。
研究者于1997年7月至2010年4月間,從年齡為5~24歲的283429例哮喘患者中挑選出試驗組7656例、對照組76304例。
結果是,相對于當前不使用IAC或從未使用IAC者,試驗過程中正在使用IAC者發生心律失常的風險升高了56%[校正比值比(ORadj)為1.56,95%可信區間(CI)為1.08~1.25]。其中,正在使用異丙托溴銨者風險最高(ORadj為1.59,95%CI為1.08~1.33),噻托溴銨次之(ORadj為1.20,95%CI為0.74~0.94)。
對于大劑量使用IAC(≥0.114 mg等效異丙托溴銨)的患者,風險增高69%(ORadj為1.69,95%CI為1.10~1.59);而低劑量者則未出現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增高。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頻率與節律以及沖動傳導等任一項異常正常心律起源于竇房結,頻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較規則。竇房結沖動經正常房室傳導系統順序激動心房和心室,傳導時間恒定(成人0.12~1.21秒);沖動經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纖維到達心室肌的傳導時間也恒定(<0.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