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動脈硬化是怎么回事?老年人為什么易發生腿部動脈硬化呢?先來了解一下腿部動脈硬化是怎么回事。
腿部動脈硬化性病變,與
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肥胖、年老、吸煙等因素相關,病人的動脈血管壁上形成看似米粥樣的物質,醫學上叫粥樣斑塊,所以,動脈硬化又叫動脈粥樣硬化。我們熟悉的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由于給心臟供血的叫做冠狀動脈的血管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或閉塞,從而導致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動脈硬化性病變,一般是全身性疾患,腿上的動脈血管由于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的病變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根據病程的發展和嚴重程度分三期。該病早期稱為間歇性跛行期,其表現正如老趙一樣,走一段后,由于腿上動脈血管狹窄或閉塞,引起下肢供血不足,多為小腿無力、肌肉疼痛、酸脹,經休息后,血供恢復,繼續行走后,還會出現同樣的情形,醫學上稱為缺血性間歇性跛行。此期,患者常常不夠重視,沒有經驗的醫生也認識不足,常被認為年老、
腦梗塞、腰腿痛、缺鈣等而延誤治療。
病情繼續發展到第二期即靜息痛期,病人可表現為下肢重度發涼、麻木,同時即使不行走時足趾也有疼痛,夜間尤重,稱為靜息痛,病人難以入睡,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如果用熱水洗腳或熱水袋暖腳,反而使腳的局部代謝加快,加重缺血,造成不易治好的損傷。第三期即壞疽期因下肢嚴重缺血導致小腿潰瘍或腳趾發黑壞死,此期面臨截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以50-70歲的中老年發病較多,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早期發生動脈硬化,在此提醒中老年人注意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如果出現下肢間歇性跛行、下肢涼麻、肢體破潰久治不愈應到血管外科就診,以便得到專科醫師及時正確的指導和治療。
腿部動脈硬化:查查腿部血壓
血壓升高是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早期預防最簡單的方法是給腿量血壓,算出踝臂指數,就可以知道你有沒有動脈硬化,及時加以干預。
踝臂指數是下肢血壓與上臂血壓最高值之比。正常比值應高于1,若低于1,則說明腿上有動脈硬化,比值越小,情況越嚴重。因此項檢查無創、準確、簡單,病人無痛苦和危險,可準確地診斷下肢外周動脈病變,還可預報心
腦血管病的發生,越來越受到重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主要侵害大、中動脈,使血管內膜增厚、變硬、管腔變狹窄的疾病。它雖然進展緩慢,但最終會導致血管腔過分狹窄,局部供血不足或中斷,或者在局部繼發血栓而引起心肌梗塞、
腦中風,遠端肢體缺血壞死,甚至猝死。
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各種惡性結果,而其本身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無論是腿上、身上,都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如果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可以得到一石多鳥的效果。即使一個沒有癥狀的下肢動脈硬化患者,實際存活率也比正常人明顯下降。沒有癥狀不等于沒有風險,重要的是通過這類有效的方法在沒有癥狀之前找到它們,并進行預防,建議糖尿病人和50歲以上人群都去做一下踝臂指數檢查。
那么,腿部動脈硬化怎樣測量下肢血壓呢?
病人取俯臥位或屈膝仰臥位,休息5分鐘以上。暴露一側下肢,肌肉放松。
方法:將
血壓計袖帶平整縛于大腿下部,氣囊縱軸中線壓于腘動脈上,下緣距腘窩(位于膝關節后方,呈菱形凹陷)4厘米處,松緊以能伸進一指為準;聽診器胸件置于腘窩中點腘動脈搏動最強的部位,與皮膚緊密接觸,以左手固定,勿塞于袖帶下。右手擠壓輸氣球,輕輕加壓,使水銀逐漸上升,當水銀柱達23~25千帕時放氣,放氣速度以每秒0.5千帕為宜,使水銀柱緩慢下降,中途不能再次打氣,以一次為準。以聽到第一次搏動音時水銀柱指示的刻度為收縮壓,搏動音突然消失時為舒張壓。
參考值:
1.正常: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高2.66~5.3千帕(20~40毫米汞柱)。
2.異常:下肢血壓低于上肢血壓者,見于主動脈縮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