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種病因所致的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受損,以致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的代謝需要的臨床綜合征。近年來十分重視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在心衰發生中起的作用,而腦鈉素(BNP)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神經體液因子之一。大規模臨床研究顯示 [1] ,第3代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能阻斷神經內分泌的激活,改善心衰的預后。但國內卡維地洛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少見報道。2003年8月~2004年1月筆者用卡維地洛治療心衰患者32例,并與常規治療患者進行比較,觀察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漿腦鈉素的變化,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該研究連續納入2003年8月~2004年1月我院門診及住院心衰患者56例。住院患者32例,心功能為NYHAⅢ~Ⅳ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齡55.40±12.32歲。門診患者24例,心功能為NYHAⅠ~Ⅱ級,其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齡53.80±12.12歲。基礎心臟病分別為
冠心病29例(51.8%)、擴張性心肌病16例(28.6%)、心臟瓣膜病7例(12.5%)及
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7.1%)。采用Framinghan標準診斷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LVEF<40%或(和)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55mm(男)/ 50mm(女)。除外伴有腎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
糖尿病、血壓>140/90mmHg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卡維地洛組32例和常規組24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嚴重程度、病程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常規組: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洋地黃類等。(2)卡維地洛組:在常規組治療、病情穩定基礎上加用卡維地洛,起始劑量為2.5mg,每天1次,每周劑量加倍,逐漸增量至10mg/d,增量時如出現頭暈、
低血壓等,先調整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用量,如心率<60次/min、過度乏力或心衰癥狀和體征進展,則β受體阻滯劑不加量或減量。
1.2.2 測量指標與測定方法 (1)左心功能測定。應用HP1500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有同一測定者在不知治療方案的情況下測定左房內徑(LA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數(LVEF)、短軸縮短率(FS)。(2)BNP測定。住院患者于入院后24~48h內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留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治療平均6月后,所有患者再次接受上述檢查并留取血標本。經正規治療病情趨穩定的門診患者取清晨空腹靜脈血,并在24h內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在所有血標本中加入EDTA(1.5mg/ml),4℃離心15min(2000rpm),取血漿保存放置在-70℃待測。采用ELISA方法檢測BNP水平。(3)數據處理。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均數的顯著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用線性相關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常規組治療前后心臟各指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卡維地洛組治療前后LAD、LVPWT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LVEDD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多普超聲心臟結構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 ˇ P>0.05; # P<0.05
2.2 常規組治療前后左室收縮功能及BNP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卡維地洛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 非常顯著性(P<0.01);卡維地洛組與常規組治療后LVEF、FS、BNP較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左室收縮功能及BNP的變化
注:與治療前相比較, ˇ P<0.05; △ P<0.01;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 # P<0.05
2.3 將所有血漿標本的BNP水平與患者當時的FS、LVEF及LVDD數值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心衰患者血漿BNP水平與LVDD、FS、LVEF有明顯相關性(r分別為0.64、-0.36和-0.54,P<0.01)。
3 討論
近年來,心衰患者的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備受關注,尤其是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徑產生的局部激素更受到人們重視,其中,重要激素是腦鈉素(BNP),它是繼心鈉素(ANP)后利鈉肽系統的又一成員,具有擴張血管、利尿、利鈉、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交感神經系統等廣泛的心血管作用;它主要在心室合成,在心室負荷過重或擴張時突發性合成增加,因而,BNP水平升高直接反映了患者左室的張力及心室腔的擴大,并預測LVEF的下降,已被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心衰患者血漿BNP水平隨著NYHA分級的增加而升高,即BNP與患者NYHA分級呈正相關 [2~4] 。
新近COMET(卡維地洛或美托洛爾歐洲試驗)研究 [1] 表明第3代β受體阻滯劑卡維地洛在CHF患者中較明顯改善左室收縮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慢性心衰患者生存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卡維地洛組較常規治療組更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左室功能,提高LVEF值;能大幅降低血漿BNP水平,說明血漿BNP水平隨心功能改善而下降;能逆轉左心室重構。本結果與COMET研究及Richards等 [5] 報道相符。其機制可能為:(1)卡維地洛通過阻滯β 1 和β 2受體,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室順應性。(2)阻滯α 1 受體,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心功能。(3)抑制神 經內分泌的激活,干預心室重構,降低室壁張力,從而降低BNP分泌。
總之,在心衰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起了重要作用,有效阻斷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對治療心衰極為重要。本資料顯示,血漿BNP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左室收縮功能的較好指標;在常規治療心衰基礎上加用卡維地洛能有效阻滯這一過程,顯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左室功能,降低血漿BNP水平。因本研究調查時間較短,對卡維地洛延長慢性心衰患者生存時間有待隨訪進一步驗證。(參考文獻:卡維地洛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腦鈉素的影響,許明正,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4年第4卷第9期 ,許明正,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4年第4卷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