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ADA糖尿病診斷標準:
1.糖化血紅蛋白A1c≥6.5%*。或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義為至少8h內無熱量攝入*。或
3.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h血糖≥11.1 mmol/l*。或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癥狀的患者,隨機血糖≥11.1 mmol/l。
在無明確高血糖時,應通過重復檢測來證實標準1~3。 此外從臨床癥候群發生程度來說,Ⅱ型糖尿病患者多半不會同時出現較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部分患者僅有其中一種或兩種癥狀或自患病以來根本沒有出現過“三多一少”癥狀,僅在日常身體檢查時發現血糖偏高而進一步檢查后確診為Ⅱ型糖尿病。
跟過去相比有兩個方面的進步:1.增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2.弱化了癥狀指標,更多人納入糖尿病范疇,得到早期診治。中國也將采用上述標準。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薦診斷標準(即將廢除)
糖尿病高危人群診斷標準
1.年齡≥45歲;體重指數(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或糖化血紅蛋白Alc位于5.7~6.5%之間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
4.有高血壓(成人血壓≥140/90mmHg)和/或心腦血管病變者
5.年齡≥30歲的妊娠婦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嬰兒(≥4kg);有不能解釋的滯產者;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婦女
6.常年不參加體力活動
7.使用如糖皮質激素、利尿劑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次查胰島功能(C肽分泌試驗),早診早治,并可以考慮使用ASTA蝦青素之類超強抗氧化劑預防。
第69屆ADA年會(2009年6月)中提出了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新的診斷標準,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聯合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和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共同建議,以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為糖尿病新的診斷標準。將6.5%為診斷糖尿病的HbA1c切點,>6.0%時,就應考慮對患者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