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腔鏡的開展普及,早期胃癌的檢出逐年增多。早期胃癌中病灶直徑小于 1.0 cm 者稱為小胃癌,直徑小于0.5cm者稱為微小胃癌[1]。我院自1997-2008年治療胃癌病例中(病理證實)小胃癌12例,微小胃癌7例。為探討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診斷和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性13例,女性6例。發病年齡36-75歲(平均57.5歲)。病例中有14例患者因胃部疼痛不適就診,3例因反酸、噯氣就診,1例因黑便就診,1例為單位體檢發現。病例中有胃潰瘍或慢性胃炎病史者11例。
1.2 輔助檢查
所有患者均行胃鏡檢查及活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胃癌。胃竇部癌16例,胃體部癌3例。
1.3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腸吻合術,均行D1根治術。術后病理證實有2例發生淋巴結轉移。
2 結果
所有患者術后均無并發癥,順利出院。術后12例(包括2例淋巴結轉移者)靜脈應用5-FU進行化療。其余患者交代其口服希羅達進行化療。病例中隨訪5年及5年以上者6例,3年者4例,2年者2例,至今均無復發和轉移。其余皆失訪。
小胃癌及微小胃癌是胃癌的早期過程,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其臨床癥狀隱匿,缺乏特異性,容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混淆;其病灶很小,增加了檢查難度,誤漏診率較高。上消化道造影是目前診斷胃癌的常用方法,然而由于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病變小而淺,使主要通過觀察胃形態改變來判別疾病的上消化道造影較難作出正確診斷。
纖維胃鏡可在直視下觀察胃內形態變化,并能采取病變組織進行活檢,是診斷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主要手段[5]。內鏡醫師應重視胃鏡下細小病變的鑒別,對黏膜有結節樣粗糙隆起、黏膜上皮淺表糜爛或潰瘍等部位要特別注意,對可疑病變應在不同的充氣條件下反復觀察,并作鉗取活檢。活檢時必須對準病變邊緣隆起的黏膜,而不是陷凹的底部。如高度懷疑腫瘤一次活檢陰性,則可多次活檢。對于術前活檢病理為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由于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是早期胃癌,應積極手術探查,術中根據冷凍病理結果決定進一步處理。
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好發于胃的中下部,形態上以凹陷型為主。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外科手術目前仍以開放手術為主。從本組病例隨訪情況看,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如能及時發現,早期治療預后較令人滿意。但由于隨訪時間較短,病例樣本量較小,尚需進一步研究。近年來有醫院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取得良好效果,證明合理采用內鏡下治療,可減少患者創傷,改善生活質量,有待進一步推廣。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發現和正確診斷已經成為胃癌臨床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參 考 文 獻
[1]Hirota T,Itabashi M,Suzuki K,et al.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minute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s[J].Pathol Ann,1980,15(2):1-19.
[2]Yang L.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in China[J].World J G astroenterol, 2006, 12(1):17-20.
[3]Neugut AI,Hayek M,Howe G.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encer[J].Sem in Oncol, 1996, 23(3):281-291.
[4]Tsuji N,Ishiguro S,Mano M,et al.Time trends for small gastric cancer in Japan[J].Gastric Cancer,2000,3(3):123-127.
[5]Mori M,Enjoji M,Sugimachi K.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of minute and human gastric adenocarinomas [J].Arch Pathol Lab Med,1989,(8):92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