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小體(prostasome)是正常和惡性前列腺腺泡細胞(acinar cell)產生和分泌的平均直徑為150nm的微小囊泡(microvesicle)。正常情況下,這些囊泡會釋放到精液中。人們早已猜測惡性前列腺細胞的侵入性生長可能會造成這些囊泡出現在組織間隙空間(interstitial space),隨后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系統。前列腺小體適合作為前列腺癌癥病人血液中的生物標志物業已通過功能增強型鄰位連接技術(proximity ligation assay, PLA)的檢驗。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異常敏感和高特異性的檢測技術(4PLA)來檢測復雜的標的物結構,如微小囊泡,在該囊泡中,首先通過固定化的抗體將標的物捕獲,隨后采用四個附著有DNA鏈的其他抗體來檢測標的物。由于需要5個抗體同時結合而產生放大性的報告信號(reporter),這就使得特異性和靈敏度得以提高。與正常人和良性前列腺活組織切片檢察結果的人相對照,在未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療的前列腺癌癥病人血液樣品中,利用4PLA能成功地檢測到前列腺小體水平顯著性的提高。在兩項獨立研究當中,前列腺癌癥病人血漿中前列腺小體水平的中間數值比正常人血液樣品的高2.5到7倍。Gleason評分能作為是否需要前列腺切除治療的依據,而4PLA還能將高、中Gleason評分(相應為8/9和7)的病人與低Gleason評分(不高于6)的病人區分開來,因而能反應疾病的嚴重性程度。該方法能夠檢測外周血液中的前列腺小體,可能適合用于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癥的早期診斷和評估。
towersimper注:
1. 鄰位連接技術(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
一種高靈敏度的蛋白質檢測技術,該技術采用核酸適體(aptamer)或單/多克隆抗體-核酸復合物作為鄰位連接探針(proximity probes)。當一對鄰位探針同時識別同一個目標蛋白分子時,它們將在空間位置上相互臨近,通過連接反應形成一段可擴增的DNA標簽序列,該標簽序列能夠反映待測蛋白的種類及濃度。該技術將對蛋白質的檢測轉變為對DNA核酸序列的檢測,實現了特殊蛋白質的檢測,定量及定位。
2. Gleason評分或分級(Gleason score)
由于Gleason分級與生物學行為和預后關聯良好,逐漸得到承認,使用日漸廣泛,成為制定前列腺癌治療方案的重要參考指標。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癌癥綜合網推薦的前列腺癌治療指南中,Gleason分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和腫瘤分期是決定治療方案的最重要的指標。2004年版WHO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腫瘤分類已將Gleason分級納入。
A. 分級和積分:
目前多采用與預后密切相關的五級法。
①根據腺體分化程度,按5級評分(第1級1分,分化好;每遞升1級增加1分;第5級5分,為未分化)。
②對于同一腫瘤不同區域腺癌結構的變異,按其主要和次要分化程度分別評分,以該兩項評分相加的總分作為判斷預后的標準(例如腺癌主要結構評為2分,次要結構評為4分,則積分為2+4=6分;只有1個結構類型,評分為3分,則積分為3+3=6分;穿刺活檢見3個結構類型以上且最高級別結構數量少時,一般將最高級別作為次要結構類型)。
③積分為2、3、4分者相當于高分化腺癌;5、6、7分者相當于中分化腺癌;8、9、10分者相當于低/未分化癌。
④Gleason分級適用于前列腺腺癌,不適用于腺鱗癌、尿路上皮癌。
B. 主要結構類型:
①Gleason 1級(很少見):一致性規則的大腺體,背靠背密集,形成小結節。
②Gleason 2級:較不規則的大腺體,背靠背密集,形成小結節,結節內腺體不融合。
③Gleason 3級:浸潤性生長的小腺體或腺泡,或小型篩狀結構腺體。
④Gleason 4級:融合腺體,大型篩狀腺體,或呈腎透明細胞癌樣。
⑤Gleason 5級:實性癌巢(無腺樣結構),單個癌細胞浸潤,或呈粉刺樣癌(癌細胞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