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年的數據顯示,惡性淋巴瘤日趨年輕化,尤其是男性白領所患淋巴瘤大多很難治,且病情發展迅猛,如果不接受治療,這些患者的平均壽命僅6個月。專家指出,淋巴瘤是一種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不同種類的淋巴瘤之間只存在惡性程度的差別,而不存在良惡性的差別。由于醫學發展,診斷水平提高、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和細菌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的增多,以及某些器官移植病人移植后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淋巴瘤發病率逐年增加。普通人群沒事應多摸摸頸部、腋下、腹股溝,以求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愈率。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平均每2分鐘就有1名新發病人;在我國,每年新增患者約2.5萬人,20年間淋巴瘤的發病率增加了75%,在發病率增長最快的腫瘤中位居第3位。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淋巴瘤專業組首席科學家洪小南指出,淋巴瘤很可怕,除頭發、牙齒外,全身所有部位均可發生。
惡性淋巴瘤早期信號:皮癢、多汗伴長期低熱
洪小南指出,很多淋巴瘤病人有皮癢的癥狀。雖然惡性淋巴瘤的表現比較隱匿,不易被察覺,但其實是有端倪的,伴有皮癢、多汗、消瘦的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或周期性發熱,尤其是持續半個月以上不明原因的高燒且伴有消瘦,被認為是淋巴瘤的早期“信號”。支修益也表示,淺表淋巴結自檢是一個幫助較早發現淋巴結異常的方法。據了解,有的淋巴瘤患者腫大的淋巴結早期不痛不癢,約60%的淋巴瘤首先是頸部淋巴結腫大,而且開始時往往只是單一側腫大。
預防惡性淋巴瘤:防毒物、感染、射線
普通人群也要預防淋巴瘤,因此平日應盡量避免長期慢性感染,避免長期暴露在放射線環境之中,或長期使用腎上腺激素等藥物,避免生活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遠離濫用農藥、殺蟲劑的農作物,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果,不吸煙、不酗酒等。
洪小南稱,及時就診,治愈率會大大提高。目前對淋巴瘤的治療仍首選化療,同時使用3種~5種化學藥物聯合治療、使用靶向藥物(美羅華),可使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0%~80%。
惡性淋巴瘤自檢小貼士:沒事多摸摸
可以通過摸頸部、腋窩、腹股溝,看有沒有腫大的淋巴結。如果有圓形、無痛、進行性增大、直徑超過1厘米的腫大淋巴結,或者淋巴結迅速變大,要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