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4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的主題是“規(guī)范腫瘤治療,提高生命質量”。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歐洲臨床腫瘤學會于2006年共同發(fā)布了“改善癌癥醫(yī)療質量的共識意見聲明”,強調關注癌癥生存者及癌癥姑息治療問題。這些所體現的基本思想是:尊重癌癥患者,科學決策抗癌治療,保證癌癥醫(yī)療質量。當今抗癌新藥新方法不斷涌現,臨床選擇越來越多,但臨床療效及獲益卻相對有限。如何科學決策治療方案是臨床腫瘤日常工作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重視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是臨床醫(yī)療科學決策及合理利用有限的醫(yī)療和社會資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注癌癥生存者
關注癌癥生存者是國際和國內臨床腫瘤學會重視的主題內容之一,也是日益突顯的醫(yī)療及社會問題。
癌癥生存者人群快速增長
癌癥生存者的總人數也隨著癌癥發(fā)病率的上升及癌癥治療效果的提高而快速增長。美國統計2001年癌癥生存者達1010萬余人,占美國人口的3.5%。我國的癌癥生存者人數尚缺乏統計數據,根據我國的癌癥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推算,中國癌癥生存者總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而且每年至少遞增40~60萬人。不斷增長的癌癥生存者的龐大人群,及其面臨的風險及健康問題,已成為公眾醫(yī)療保健值得關注的話題。
癌癥生存者的榜樣
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ASCO特別獎頒發(fā)給了兩位癌癥生存者。多發(fā)性骨髓瘤生存者K Giusti因致力于提高公眾對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認識而獲得合作進步獎。睪丸癌生存者L Armstrong獲特別榮譽獎,他以癌癥生存者身份在環(huán)法自行車大賽中7次奪冠,并創(chuàng)立Lance Armstrong基金會,支持癌癥研究及癌癥生存者。ASCO主席Horning既是腫瘤治療專家,也是乳腺癌10年生存者。她提出,由于癌癥生存者人群快速增長,應幫助癌癥生存者制定長期健康計劃。在第4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上,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題會議特邀北京癌癥康復委員會會長宋琳琳女士,專題報告她所領導的北京癌癥康復會的16年歷程。著名兒科學家宋琳琳女士是癌癥生存者,她的癌癥康復的親身經歷及領導癌癥康復會的卓越工作,鞭策腫瘤專業(yè)人員在中國癌癥康復工作中盡力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腫瘤專科醫(yī)師需重視癌癥生存者問題
腫瘤專科醫(yī)師在抗癌治療期間,不僅要關注抗癌療效,而且要考慮抗癌治療可能造成的遠期不良影響,為癌癥生存者制定長期健康計劃。
改善癌癥生存者狀況的研究進展包括:①癌癥復發(fā)轉移:ASCO推薦Ⅱ~Ⅲ期結直腸癌治療后3年中,每年應該行1次胸腹部CT檢查。薈萃分析顯示,結直腸癌高危復發(fā)人群定期檢查肝和肺,可使死亡風險降低25%。②遠期并發(fā)癥:Aplenc報告,兒童腫瘤患者使用蒽環(huán)類藥后發(fā)生充血性心衰的風險與個體基因多態(tài)性變異顯著相關。Zabrack等調查顯示,兒童白血病或惡性淋巴瘤的生存者,成年后發(fā)生抑郁和軀體不適癥狀的比例高于對照人群,強烈化療增加抑郁和軀體不適癥狀發(fā)生率。③第二原發(fā)惡性腫瘤:Travis報告,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治療后發(fā)生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對風險增加22倍,絕對風險增加6.3倍;接受斗蓬野放療后,發(fā)生乳腺癌的累積風險逐年增加。④合并疾病:乳腺癌老年患者長期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后,老年骨質疏松病變可能進一步加重。⑤癌癥生存者的隨診:初級保健醫(yī)師可以提供較全面的醫(yī)療保健,但Wisconsin的調查顯示,初級保健醫(yī)師對腫瘤認識的偏見及缺乏知識更新,影響癌癥患者獲得合理治療。⑥健康教育:Demark-Wahnefried報告,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個體化健康指導有助于改善癌癥生存者的生活行為和健康指標。
癌癥姑息治療進展
癌癥姑息及支持治療的進展在于該項工作開始受到全面和實質性的重視。隨著癌癥姑息及支持治療的政策研究及臨床研究的廣泛開展,多項相關的臨床診療專家共識和指南相繼出臺。
WHO強調敦促加強癌癥姑息治療
WHO全球癌癥預防與控制決議,重新強調加強緩解疼痛和其他癥狀,提高癌癥患者及家庭生活質量是癌癥防治的4大目標之一。WHO敦促發(fā)展中國家加強癌癥姑息治療,確保抗癌治療只用于可受益階段,防止資源濫用;姑息治療不僅涉及緩解疼痛,而且涉及從診斷、整個病程到生命結束對患者及家庭給予精神和社會心理支持;無論治愈可能性如何,姑息治療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姑息治療可以提供既簡便又經濟的醫(yī)療服務。
姑息治療應貫穿癌癥治療全過程
癌癥姑息治療并不是只針對終末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治療,而應貫穿癌癥治療全過程。根據癌癥病變的進展,癌癥姑息治療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抗癌治療與姑息治療相結合,對象為可能根治的癌癥患者。此階段姑息治療主要是緩解癌癥及抗癌治療所致的癥狀,對癥支持治療,保障治療期的生活質量。第二階段,抗癌治療可能不再獲益時,以姑息性治療為主,對象為無法根治的晚期癌癥患者。姑息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第三階段,為預期生存時間僅幾天至幾周的終末期癌癥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治療及善終服務。為保障姑息治療貫穿于癌癥治療全過程,應該讓患者盡早建立姑息治療的概念,確保抗癌治療合理用于受益階段。
WHO癌癥三階梯止痛原則讓癌痛患者受益
在紀念WHO三階梯止痛原則發(fā)表20周年之際,WHO癌痛治療專家委員會前主席Foley指出,三階梯原則仍然是指導全球癌痛治療的指南。臨床實踐證實,遵循三階梯原則可以使77%~100%癌痛患者的疼痛緩解,問題在于臨床如何遵循WHO原則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WHO在新的全球癌癥防治決議中指出:“口服嗎啡治療中重度疼痛有效、價廉,但因知識教育不足及阿片類藥物過度管制,導致即使資源充裕,患者仍難獲得足夠止痛及姑息治療”。
2006年,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yè)委員會及CSCO聯合調查顯示,在全國7455例癌癥患者中,44.4%的患者伴有癌癥疼痛,而在這些癌痛患者中,85%(2815/3312例)接受止痛治療,其中66.9%接受強阿片類止痛藥治療。從這一組數字,不難看出我國的癌痛治療已有較大進步。我國衛(wèi)生部推行的麻醉處方資格培訓及考核制度,將進一步推動癌痛止痛治療工作的普及。今后在癌痛治療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強癌痛治療知識的普及性教育,二是探索難治性癌痛的研究及個體化治療方案,三是重視特殊癌痛人群的止痛治療。
姑息及支持治療指南
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關于癌癥姑息及支持治療指南又增添新內容,2006年已達11項:成人癌痛治療;姑息治療;癌癥相關性乏力;止吐治療;發(fā)熱與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腫瘤和腫瘤治療相關性貧血;腫瘤抑郁診療;老年腫瘤診療;兒童癌痛診療;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性疾病診療;骨髓生長因子治療。
針對癌癥姑息治療臨床常見問題,我國腫瘤學專家經過反復研討,制定出2006版《乳腺癌骨轉移臨床診療專家共識》、《雙膦酸鹽治療肺癌骨轉移專家共識》和《晚期癌癥患者合并腸梗阻治療專家共識》。專家共識及指南的制定將對癌癥姑息與支持治療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姑息治療信息服務
公開的信息服務體系,不僅可提供普及癌癥姑息治療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為多學科合作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共享學術進步,從而提高姑息治療整體水平。2006年,中國抗癌協會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yè)委員會開設專業(yè)網址(www.crpc.org.cn),為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建立了基礎因特網絡體系。與國外相比較,我國的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公眾服務科普刊物和網絡信息服務體系都有待于加強和完善。
總之,在過去的一年中,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更加受到各界重視,但還需進一步整合學術界和社會的力量,探討完善的癌癥康復與姑息治療計劃。我們的最終目標不僅是控制癌癥,而且是要幫助癌癥患者活得更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