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pad2新聞發布會上喬布斯的亮相,再次粉碎了他已病危的傳言。這位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有著iPhone和iPad之父美譽的55歲男人,2004年患上了
胰腺癌 ,自此,有關他性命只有幾周的消息時不時見諸報端。胰腺癌因其兇險而有“癌中之王”之稱,喬布斯卻頑強與胰腺癌搏斗了6年,這得益于他病情的早期發現。
兇險胰腺癌成為癌中之王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外科教授王捷常年都與胰腺癌患者打交道。他介紹說,胰腺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
腫瘤,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胰腺癌的年發病率也較20年前大幅升高,每10萬人中就有10個胰腺癌患者,廣東地區的發病率在全國范圍內屬于中等水平。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敏感及特異性的診斷方法,不易被早期發現,而手術的病死率高,預后極差,因此取代
肝癌,被稱為新的癌中之王。
吸煙酗酒者都屬于高危人群
王捷教授介紹,從目前來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
(1)慢性胰腺炎 ,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患者;
(2)
糖尿病,尤其是短期內突然出現的、不典型的、短時間形成的胰島素抵抗型糖尿病;
(3)有腫瘤家族史、特別是胰腺癌家族史者;
(4)短期內不明原因的消瘦、無法解釋的上腹和或腰背痛;
(5)長期吸煙和酗酒者;
(6)胰腺良性腫瘤,如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胰腺囊腫 等。
他特別提到,近幾年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與國人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由原來的以素食為主轉向以肉食為主有關系。這就是說,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會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風險。
胰腺癌最易誤診為慢性胃炎
目前最常見的胰腺癌誤診是將其診斷為慢性胃炎,因為胰腺癌的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不適等癥狀與胃炎非常相似,而在行胃鏡檢查 時,相當部分胰腺癌病人也有淺表性胃炎。就是這層偽裝讓胰腺癌繼續潛伏下去,發展壯大。但是隨著病情進展,類似胃病的癥狀會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患者的眼球鞏膜發黃 ,小便顏色變為深黃色、紅茶色等,嚴重時全身皮膚也會發黃,出現胰頭癌 最突出的癥狀———無痛性黃疸。胰尾癌則無黃疸出現。
王捷教授說,很多病人都是到出現黃疸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這時才找到肝膽胰腺專科醫生。但此時病人大多數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B超+CA199檢查有利早期發現
目前手術仍是治療胰腺癌的首選辦法,也是唯一可以根治胰腺癌的方式。由于絕大部分患者在確診胰腺癌時已是晚期,當中僅有15%可以進行手術切除,但預后也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胰腺癌高度惡性并早期侵襲、轉移的腫瘤生物學特性;絕大多數胰腺癌因癥狀發現較晚使確診時已為晚期;胰腺的位置較復雜,周圍分布著許多重要血管,胰腺癌在這些重要血管的浸潤性生長增加了胰腺癌根治術的難度;同時,晚期胰腺癌患者常伴有惡病質和劇烈疼痛,加速了機體的衰弱,降低了手術的耐受能力。
但是,早診斷、早治療仍是對抗胰腺癌的法寶,早期胰腺癌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17%—35%。小于2CM的胰腺癌手術切除率可達97%—99%,5年生存率可達19%—41%。因此,年過40歲的中年人如果經常出現惡心、消化不良等類似胃病的癥狀,而當做胃病治療不見效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排查,看看是否胰腺癌找上身了。
王捷教授建議:60歲以上老人和胰腺癌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B超和腫瘤標志物CA199檢查,可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發現。
專家介紹:王捷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南院院長、肝膽醫院院長。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門脈高壓學組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外科學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分會副主委等。擅長于各種普通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尤其在肝癌、肝門部
膽管癌、胰腺癌、胃腸道腫瘤、門靜脈高壓癥 消化道出血等外科診治中有較深造詣。現參與國家胰腺癌外科綜合治療攻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