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淋巴結結核只有在人體抗病能力低下時,才能引起發病。是結核桿菌大多經扁桃體、齲齒侵入,少數繼發于肺或支氣管的結核病變,呈多顆淋巴結腫大、散在性、可推動。隨疾病發展可融合成團塊、固定、不能推動,最后干酪樣壞死,形成寒性膿腫,破潰后形成慢性竇道。胸部X光片可能顯示結核病灶。而中醫把頸部淋巴結結核稱為“瘰疬”,多見于兒童和青年人,病期常為1~3月或更長。
頸部淋巴結結核檢查方法
根據結核病接觸史局部體征,特別是已形成寒性膿腫,或已潰破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或潰瘍時,多可作出明確診斷。必要時可作胸部透視,明確有無肺結構。對小兒病人,結核菌素試驗能幫助診斷。如僅有頸淋巴結腫大,而無寒性膿腫或潰瘍形成。
頸部淋巴結結核診斷依據
(1)頸側部淋巴結腫大,結節狀,無痛。多見于兒童和青年。
(2)初期為孤立結節,較光滑,可活動,以后結節融合成塊,不規則,活 頸部淋巴結結核動度差。腫塊可形成膿腫,有波動感,破潰后可形成竇道,隨皮膚下部潛行,經久不愈。
(3)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樣物,創面肉芽不健康。
(4)可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癥狀。
(5)有些患者可有肺部等結核病史或病變。
(6)取病變組織進行PCR檢測,可呈陽性結果。
(7)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
頸部淋巴結結核傳播途徑
原發型
頸淋巴結結核是原發感染的一部分。結核菌通過上呼吸道或隨口腔及鼻咽部,最常見的是扁桃體,引起原發病灶;感染沿淋巴管到達頸部淺、深層淋巴結或頜下淋巴結,耳前、后淋巴結等都可被累及。原發灶雖然已經逐漸吸收,但淋巴結結核仍然繼續發展而形成冷膿腫或潰瘍。
繼發型
頸淋巴結可能在原發結核感染后血型播散的過程中受到感染,播散的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往往是雙側的。也可能從胸和腹部結核通過淋巴徑路延及頸深部淋巴結群。
以上二者中以繼發感染較為常見。人體免疫力因為營養失調等遭受削弱是引起頸淋巴結結核的重要因素。口腔繼發性的化膿感染對頸淋巴結結核的發作與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頸部淋巴結結核分型
在臨床上可以結合視診、觸診、結素反應和臨床經過等,將其分為以下4型: 1.結節型:起病緩慢,首發局部多為淋巴結無痛性腫大,初如蠶豆大小,質地較硬,散在而活動,可有輕壓痛,無粘連。隨著病情進展,淋巴結核體積增大,活動度逐漸減少,粘連成串。此狀態可維持數月無明顯變化;2.浸潤型:腫大淋巴結融合成團塊,有明顯的淋巴結周圍炎,與周圍組織、皮膚淋巴系統粘連,中心部軟化即出現干酪壞死,移動受限,疼痛與壓痛均增強;3.膿腫型:腫大淋巴結中心軟化,逐漸擴大或突然增大,有波動感而形成膿瘍。若繼發感染,則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4.潰瘍型:膿腫波動變為表淺,極易破潰,流出稀薄的干酪樣膿液,創口經久不愈,形成竇道或潰瘍。
頸部淋巴結結核治療方法
西醫療法
頸部淋巴結結核全身可采用抗癆療法,少數局限性可推動,而較大淋巴結,可以手術切除。形成寒性膿腫而未破潰者,可穿刺吸膿并注入抗癆藥物,已破潰形成慢性膿性竇道者,可切開刮除并用抗癆藥物換藥。
(一)全身治療
適當注意營養和休息。口服異煙肼1~2年;伴有全身毒性癥狀或身體他處有結核病變者,加服對氨水楊酸鈉或利福平或加用鏈毒素肌肉注射。
(二)局部治療
1.少數局限的、較大的、能推動的淋巴結,可考慮手術切除。手術時注意勿損傷副神經。
2.已形成寒性膿腫而尚未穿破者,可行潛在性穿抽膿。從膿腫周圍的正常皮膚處進針,盡量抽盡膿液,然后向膿腔內注入5%異煙肼溶液或10%鏈霉素溶液作沖洗,并留適量于膿腔內,每周2次。
3.寒性膿腫破潰形成潰瘍或竇道者,如糨發感染不明顯,可行刮除術,細心地將結核病變組織全部刮除。傷口不加縫合,用鏈霉素溶液換藥。
4.寒性膿腫繼發化膿性感染者,需先行切開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必要時再行刮除術。
中醫療法
目前我國治療淋巴結核以中醫治療效果較為明顯,中醫理論以內消為主,控制淋巴菌群的生長,從根本上解決淋巴結核復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