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替加氟栓為氟尿嘧啶的衍生物,在體內經肝臟活化逐漸轉變為氟尿嘧啶而起抗腫瘤作用。替加氟栓為抗腫瘤用藥,治療范圍廣,不僅低毒而且可以保護重要器官,劑型的優越性使得治療效果更加明顯有效。
結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發病原因與遺傳、結腸腺瘤、息肉病、慢性炎癥性病變、少纖維、高脂肪飲食習慣等有一定關系。結腸癌起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較慢,出現明顯的癥狀時大多已到了中晚期,死亡率僅次于
肺癌和
肝癌,占我國惡性
腫瘤第三位。結腸癌就是這樣一個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可怕殺手。
各地資料顯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各趨勢,盡管
大腸癌的確切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對腫瘤發病機制的進一步研究,使人們已從過去單一的物理致癌、化學致癌、病毒致癌、突變致癌學說上升到多步驟、多因素綜合致癌理論。目前,人們已逐漸接受這種觀點,即大腸癌的發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涉及多個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從流行病學的觀點看,結腸癌的發病和遺傳、環境、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方式有關。
替加氟栓為白色或微黃色圓錐形栓劑,在體內緩慢釋放藥物,持續發揮作用。替加氟為前體藥物,新機型,副作用輕微,臨床用于結腸癌、
直腸癌、大腸癌、
胃癌、
食道癌、頭頸癌、
乳腺癌、源發性肝癌、肺癌、
胰腺癌、
前列腺癌。首選:結腸癌、直腸癌、大腸癌、胃癌、食道癌。次選:頭頸癌、乳腺癌、源發性肝癌.其他: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治療。
替加氟栓能干擾和阻斷DNA、RNA及蛋白質合成,主要作用 于S期,是抗嘧啶類的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其作用機制、療效及抗瘤譜與氟尿嘧啶相似,但作用持久,吸收良好,毒性較低。化療指數為氟尿嘧啶的2倍,毒性僅為氟尿嘧啶的1/4~1/7。慢性毒性試驗中未見到嚴重的骨髓抑制,對免疫的影響較輕微。
替加氟栓在人體內能干擾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由于FT-207較5-FU在分子結構上多一個呋喃基,屬遮掩化合物,因此能在體內長期持續穩定地游離出5-FU等生理活性物質,從而發揮其抗癌作用。采用肛門給藥,可通過直腸粘膜吸收直接進入血液達到治療效果,避免了消化系統的副作用,減少藥物對肝臟、腎臟的毒副作用。
服用替加氟栓骨髓抑制反應較輕,有白細胞、血小板下降。神經毒性反應有頭痛、眩暈、共濟失調、精神狀態改變等。少數病人有惡心、嘔吐、腹瀉、肝腎功能改變。偶見發熱、皮膚瘙癢、色素沉著。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用藥期間定期檢查白細胞,血小板計數,若出現骨髓抑制,輕者對證處理,重者需減量,必要時停藥。輕度胃腸道反應可不必停藥,給予對癥處理,嚴重者需減量或者停藥,餐后食用可減輕胃腸道反應。有肝腎功能障礙的病人使用時應慎重慎重,酌情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