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
肝癌早期癥狀有哪些呢?這是廣大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原發性肝癌的早期癥狀和大多肝癌早期癥狀一樣,并不明顯。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有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消瘦、發熱、黃疸以及肝臟進行性腫大或上腹腫塊等。為了讓廣大患者科學了解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下面百濟藥師為大家介紹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有哪些。
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有哪些?
(1)肝區疼痛:是最常見、最主要的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疼痛多為持續性隱痛、鈍痛、脹痛或刺痛,以夜間或勞累后明顯。肝區疼痛是由于
腫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張力增加,或包膜下癌結節破裂,或肝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肝區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有密切關系。病變位于肝右葉,可表現為右季肋區痛;位于肝左葉則表現為胃脘痛;位于膈頂后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腰背部。如突然發生劇痛,且伴有休克等表現,多為癌結節破裂大出血所致。
(2)納差、惡心、嘔吐:常因肝功能損害、腫瘤壓迫胃腸道所致,其中以納差為常見癥狀,病情越嚴重,癥狀越明顯。
(3)腹脹:因腫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礙引起。腹脹以上腹部明顯,特別在進食后和下午,腹脹加重。患者常自行減食以圖減輕癥狀,也常被誤認為消化不良而未引起重視,延誤診治。
(4)乏力、消瘦:由于惡性腫瘤的代謝、消耗過大和進食少等原因引起。早期可能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日益加重,體重也日漸下降,晚期極度消瘦、貧血、衰竭,呈惡病質。少數病情發展較慢的肝癌患者經休息和支持治療后,也可能出現暫時體重回升的情況。
(5)腹瀉:主要因肝功能不同程度地損害導致消化吸收能力的減退引起,也可因肝癌細胞轉移形成門靜脈癌栓所致。雖然此癥狀并不十分常見,有時也可作為肝癌的首發癥狀,常被誤認為胃腸道感染而誤診。腹瀉可不伴腹痛,一般進食后即腹瀉,大便多為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常無膿血,消炎藥物不能控制。病情嚴重時,每天大便十余次,可使病情迅速惡化。
(6)發熱:因腫瘤組織壞死、代謝產物增多以及腫瘤壓迫膽管合并膽管炎引起。無感染者稱為癌熱,多不伴寒戰。不明原因低熱是肝癌的一個常見癥狀,體溫一般在37.5℃~38℃之間,但炎癥性彌漫性肝癌多有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易被誤診為肝膿腫,應用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而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以退熱。
(7)嘔血、黑便:以嘔血為主者,主要因為肝癌合并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起食管下段-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和急性胃黏膜病變所致。以黑便為主者則多由于門脈高壓性胃病或消化性潰瘍引起。由于肝功能損害,凝血功能下降導致的消化道出血少見。
(8)轉移癥狀:肝癌可轉移至肺、骨、胸膜、胃腸及淋巴結等。根據轉移的部位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如肺轉移可出現胸痛、咯血等,骨轉移可出現局部疼痛和病理性
骨折等。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以上是對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原發性肝癌早期癥狀臨床上可出現少數極易誤診的癥狀。部分病人肝臟不大,且肝癌包膜下癌結節破裂的臨床表現酷似
膽囊炎,亦有因右肝癌結節破裂口較小,少量血液緩慢流至右下腹而誤診為闌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