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原發腫瘤中90%以上為惡性腫瘤,而原發性
肝癌的發病率又是肝臟惡性腫瘤之首,為此本節主要論述原發性肝癌(泛稱"肝癌")。
2000多年前,中醫學對肝癌已有認識。《難經·五十六難》記載:"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咳逆(指肺轉移)瘧(指有寒熱感)。"
肝癌屬于中醫肝積、肥氣、癥積、膨脹、癖黃等范疇,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自然生存期短,是目前最險惡的
癌癥之一。全世界每年新發現的惡性腫瘤病人約635萬例,其中肝癌占26萬例(占惡性腫瘤的4%),其中42..5%發生在中國,故我國是一個肝癌大國,防治肝癌刻不容緩。
肝癌在惡性腫瘤發病位次中,據統計男性為第7位,女性為第9位。肝癌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在西非、中非和東非,肝癌是主要惡性腫瘤,但在歐美大部分地區、北非和中東部,肝癌屬罕見腫瘤。我國雖是一個肝癌高發國家,但也有地區差異,沿海高于內地,東南高于西北、華北和西南部,沿海島嶼和江河海口又高于沿海其他地區。其發病率分布的特點,可能表示原發性肝癌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可能有較密切的關系。據我國幾個肝癌流行區的比較:在原發性肝癌高發區,死亡率曲線向小年齡組推移,死亡曲線高峰也在移向青壯年;在原發性肝癌低發區,大年齡組發病率高,死亡曲線高峰在老年組。近年來,我國原發性肝癌的發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其中以農民患者死亡率最高。因此,認真研究原發性肝癌的病因、診斷、治療,對減少原發性肝癌發病率及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