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可(奧韋欣)
維A酸片,是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
白血病首選藥。本文是對全反式維A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
艾力可的功能主治
艾力可可使早期
胃癌細胞惡性逆轉,對早期癌變和異常增生可望用藥使其恢復正常。用于治療尋常
痤瘡(抑制皮脂分泌,減輕毛囊、皮脂腺管的角化異常,不利于細菌在表皮內繁殖)、扁平苔蘚、粘膜白斑、多發性
尋常疣、
脂溢性皮炎、
魚鱗病、毛發紅糠疹、毛囊角化病以及其他角化異常類皮膚病、牛皮癬、皮膚基底細胞癌、惡性上皮癌、對光化性唇炎癌變等。
全反式維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艾力可)和三氧化二砷(As O,)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共同靶點是PML—RARer融合蛋白。但兩藥作用機制不同,As:O,和艾力可聯用具有協同作用。我們對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9例APL患者采用兩藥聯合及加用蒽環類藥物化療,與以前病例對比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對象與資料:我院自2006~2008年共收治APL病例11例,排除失訪、未接受聯合治療者2例,共9例病人接受聯合藥物治療。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33.23歲,初發6例,復發3例。以往單藥治療及化療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齡30~51歲,平均年齡35.55歲,初發4例,復發1例。以艾力可、蒽環類抗
腫瘤抗生素藥物+阿糖胞苷化療4例以As O,、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藥物+阿糖胞苷化療1例。以上所有病例均經骨髓細胞形態學、遺傳學、免疫學診斷,均含t(15,17)染色體易位或PML—RAR 融合基因。診斷及療效判定均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 。
治療方法:聯合治療9例APL病例入院確診后即予艾力可25m g/(m •d),每天分3~4次口服;As O,10mg靜脈滴注3~4h,每天1次,持續用至完全緩解或達5O天。根據外周自細胞(wBC)計數,于第3天加用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藥物+阿糖胞苷化療。化療中根據外周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谷丙轉氨酶(ALT)等指標,及時調整藥物用量,加強支持治療,CR后鞏固、維持治療交替使用艾力可、As:O,、葸環類抗腫瘤抗生素藥物+阿糖胞苷化療。單藥治療患者以艾力可或As 。相同劑量治療至完全緩解,鞏固治療階段化療與單藥交替。
聯合治療患者6例初發全部一療程達到完全緩解(CR),復發病例中2例CR,1例于入院第35天死于嚴重感染。其中CR最長時間為35天,最短時間為26天,中位時間(30.12±4.89)天。WBC最高1例達40.6×1O /L,血小板最低為12×10’/L,發生輕度DIC 3例,輕度肝損2例,周圍神經病變1例,加強支持、保肝治療和及時減量后好轉。目前有1例復發病例于CR 后1年再次復發另有1例自殺,其余患者處于CR中。詳細的治療后指標變化見表1。單藥治療5例患者達CR最長時間為42天,最短為31天,其中1例于As2O 第12天WBC達79.4×10’/L后加用DA方案至42天緩解。
APL具有獨特的臨床表現、細胞形態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特征。近幾年臨床上提出了聯合應用艾力可+As O,和蒽環類抗腫瘤抗生素藥物的化療取代以往的單藥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開創了誘導分化治療的新篇章 。艾力可和As 分別作用于RARot基因、PML基因而影響轉錄。
本研究因例數較少,統計無明顯差異,需大樣本觀察。資料顯示,聯合化療5年無病生存率高于單用藥物治療,因本組資料積累時間尚短,需進一步觀察總結。
(本文節選自《全反式維A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