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白血病又稱“血癌”,是造血系統的惡性增殖性疾病,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是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的疾病之一。白血病是全身性腫瘤,以化療為主,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研究表明,高輻射環境下、接觸化學原料、濫用藥物等是引發白血病的因素。因此,遠離誘因是防治的最佳手段。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遺傳學的進展,新療法、新藥物以及中藥的使用,使白血病預后得到極大的改觀。
慢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CLL)在西方國家的發病率較高,是成年人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而在我國發病率較低,約占2%。其臨床過程和轉歸具有高度的異質性,正確分層治療顯示出重要意義。近年來,對CLL的預后因素及治療有一些新的認識,尤其是由于FISH技術的應用,發現了更多的細胞遺傳學異常與CLL的預后關系。本屆ASH會議又發表了兩項比較FCR與FC方案治療初治和復發CLL的Ⅲ期隨機臨床研究,取得了肯定結果。
預后因素
約80%的CLL患者通過熒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可檢出染色體異常,例如del(13q14)、del(11q23)、+12、del(17p13)以及del(6q23)等(見表1)。其中del(13q14)最常見,最早報道的與腫瘤相關的microRNA(miR-15a、miR-16)就定位于13q14。其次為del(11q23),其預后較差可能與定位于11q23的ATM基因有關。檢出+12的CLL患者所涉及的致病基因尚不清楚。檢出del(17p13)的CLL患者往往疾病進展迅速、治療反應差、生存期短。抑癌基因p53定位于17p13,已知p53突變與疾病進展有關。
IgVH基因突變——重要的預后指標,但尚難普及
50%的CLL患者具有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IgVH)基因的體細胞超突變,是CLL重要的獨立預后因素。IgVH基因突變的患者多表現為惰性病程,生存期較長,預后較好。而IgVH基因未突變的患者需要治療的危險性是IgVH基因突變者的三倍。例外的是,IGHV3-21發生突變的患者病情進展卻相對較快。盡管IgVH基因突變是CLL的重要的預后指標,但大多數臨床實驗室目前尚不具備檢測技術。
ZAP70——作為更有效的預后指標仍待進一步證實
ZAP70是CLL重要的預后指標之一。有研究發現,IgVH基因未突變的CLL患者ZAP70表達陽性,而IgVH基因突變者ZAP70陰性,但二者并不具備絕對的相關性,8%~25%的病例存在差異,這些患者往往具有del(17p)、del(11q)以及IGHV3-21等預后不良因素。一些研究認為,與IgVH基因突變相比,ZAP70能更為有效地預測疾病進展,但仍有爭議。ZAP70在T細胞和NK細胞上的表達水平高于CLL細胞,為確保正確檢測CLL細胞上的ZAP70表達水平,流式細胞術檢測時正確設門非常重要。
CD38——作為預后指標存在爭議
CD38是與CLL相關的細胞表面標志,可通過流式細胞儀較為便捷地檢測,與CLL預后的相關性存在爭議。以往認為,CD38表達與IgVH基因突變狀態具有相關性,但這種關聯并不絕對,而且CD38表達隨病程的進展會發生相應變化。CD38的表達目前尚無統一的陽性標準(5%~30%)。
其他預后因素有待探索
血清游離輕鏈(sFLC)在漿細胞疾病中具有重要的預后價值。Pratt等分析了381例CLL患者的sFLC水平,發現sFLC與不良預后相關,并且sFLC水平較高的初診患者需要及早治療。Aiolos是一個在B淋巴細胞分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轉錄因子,Nückel等證實Aiolos可能作為一個腫瘤抑制因子,其表達水平與CLL預后相關。Rossi等對401例CLL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端粒長度和CD79b可以作為獨立預后因素。
另有研究發現,LPL、TNFRSF1B和CRY1基因與IgVH基因突變具有相關性,有可能作為IgVH基因突變的替代標志。
治療藥物
苯達莫司汀——適用于進展期CLL一線治療
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種具有烷化劑和抗代謝雙重功能的抗腫瘤藥物,最近FDA已經批準其用于治療CLL。Knauf等報道的一項國際Ⅲ期臨床研究比較了苯達莫司汀和苯丁酸氮芥作為CLL一線治療的療效
和安全性。共319例患者入組,分別接受苯達莫司汀(100 mg/m2,d1、2)和苯丁酸氮芥(0.8mg/kg,d1、15)共6個療程,平均隨訪時間29.2個月。苯達莫司汀組的總緩解率(ORR)明顯高于苯丁酸氮組(67% vs 30%,P<0.0001),而且無進展生存期延長(21.5個月vs 8.3個月,P<0.0001),但OS無差異。該研究表明,苯達莫司汀一線治療進展期CLL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對氟達拉濱為基礎的治療方案反應較差的CLL患者也可以接受苯達莫司汀治療。GCLLSG研究組報道,苯達莫司汀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復發CLL患者具有良好療效。81例患者接受苯達莫司汀(70 mg/m2,d1、2)聯合利妥昔單抗(第一療程375 mg/m2,后續療程為500 mg/m2)治療,平均4.5個療程,總有效率77.4% ,其中14.5%達到CR,62.9%達到PR。
利妥昔單抗——FCR方案對初治及復發、難治患者療效良好
德國GCLLSG研究組啟動一項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CLL8),比較了氟達拉濱、環磷酰胺聯合利妥昔單抗(FCR)方案與氟達拉濱、聯合環磷酰胺(FC)方案一線治療初治進展期CL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共入組817例CLL患者,分別接受6個療程的FC方案(共409例,氟達拉濱 25 mg/m2 d1~3,環磷酰胺250 mg/m2 d1~3,每周期28天)或FCR方案(共408例,利妥昔單抗第1療程為375 mg/m2 d0,后續療程為500 mg/m2 d1,其余同FC方案)。
經過中位時間為25.5個月的隨訪,FCR組總有效率(ORR)、完全緩解(CR)率和2年無進展生存率(PFS)均明顯高于FC組(見圖1)。研究結果表明,與FC方案相比,FCR方案能夠提高CLL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無病生存率。
此外,另一項Ⅲ期試驗(REACH)比較了FCR方案與FC方案治療復發或難治的CLL患者(552例)的療效,經過中位時間為25.5個月的隨訪,發現FCR組無進展生存期較FC組延長10個月,證實FCR方案對初治及復發或難治的CLL患者均有良好的療效。
阿侖單抗——治療氟達拉濱耐藥CLL患者顯示一定療效
GCLLSG-CLL2H臨床研究評價了阿侖單抗(Alemtuzumab,抗CD52單抗)治療氟達拉濱耐藥的CLL患者的療效。共入組103例患者,隨訪時間37.9個月,總有效率為 34% (CR 4%, PR 30%),中位PFS為 7.7個月, 中位OS為19.1 個月。其中,74例患者接受了后續的補救治療或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患者2年總生存率顯著高于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86% vs 27%,P=0.009)。
Frankfurt等報道了阿侖單抗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CLL的Ⅱ期臨床研究。阿侖單抗劑量逐漸增加(3mg?邛10mg?邛30mg,d1、3、5;后續為30 mg,周一、三、五, 共17周),從第三周開始每隔一周應用利妥昔單抗375 mg/m2,共8周。21例患者入組,15例(75%)達CR,3例(15%)PR,2例(10%)病情穩定,顯示了良好的療效和耐受性。
其他藥物——療效尚待進一步研究
不同的研究者還對魯昔單抗(Lumiliximab)、Ofatumumab、來那度胺(Lenalidomide)及夫拉平度(Flavopiridol)等藥物(如表2)的臨床研究進行了報道。
一項Ⅱ期臨床試驗觀察了魯昔單抗聯合FCR方案治療復發/難治性CLL的療效,將以往的FCR方案研究作為歷史對照。31例患者入組,魯昔單抗第1療程為375 mg/m2,后續療程為500 mg/m2,總有效率低于FCR方案(65% vs 73%),但CR率明顯高于FCR方案(52% vs 25%)。目前一項FCR聯合或不聯合魯昔單抗的隨機對照研究正在進行中。
Costerborg等應用Ofatumumab治療138例對氟達拉濱和阿侖單抗耐藥的CLL患者,ORR達51%,OS為14個月,在治療難治性CLL方面顯示了一定的應用前景。
Ramsay等發現來那度胺可以恢復CLL患者T細胞的快速遷移能力,增強對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來那度胺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II期臨床研究表明從2.5 mg/d起始劑量分步遞增給藥,治療初治CLL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仍然對其有良好的耐受性。
Lin等報道夫拉平度用于治療107例具有高危細胞遺傳學特征的復發CLL患者可以取得較為持久的療效,目前一項II期臨床注冊研究正在進行中。
發現新治療靶點
Hazan-Halevy等發現絲氨酸727殘基磷酸化可以激活STAT3信號途徑,促進CLL細胞增殖并影響其凋亡,因此STAT3以及轉運系統可作為治療靶點。
Raf-1蛋白激酶是酪氨酸激酶相關的信號傳導途徑中的重要信號分子之一, 活化后具有絲/蘇氨酸蛋白激酶活性。Wang等發現CLL細胞Raf-1顯著過表達,在抗凋亡及細胞周期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
Jak研究發現CLL患者(尤其是進展期患者)調節性T細胞數量較高,可能與CD27-CD70相互作用有關。
包括CLL在內的多種腫瘤細胞表面CD200表達上調,阻斷CD200可以促進T細胞擴增,增強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并抑制調節性T細胞,因此CD200單抗可能克服腫瘤免疫耐受,為CLL提供新的治療方法。
百濟新特連鎖藥業是一家經營和管理重大慢性疾病用藥的連鎖專科藥房,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專科醫藥連鎖企業。藥房擁有400多種腫瘤類藥品,囊括
肺癌、
肝癌、
胃癌、
前列腺癌、
乳腺癌、
結直腸癌等主流新特藥品,專業的網站為您提供腫瘤相關信息,包括腫瘤癥狀,腫瘤的治療以及腫瘤患者的生活調理等。客服中心由數十位資深藥師組成,依托400免費電話,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介紹藥品,為全國顧客提供更便捷、更專業的藥品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