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2日,上海)德國默克公司于上海宣布,其抗腫瘤產品—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愛必妥在中國正式上市。愛必妥在中國將首先被用于對傳統化療藥物(伊立替康)產生耐藥的晚期大腸癌的治療。對晚期大腸癌治療有效的藥物并不多,只有5FU、草酸鉑、伊立替康等2~3種化療藥及治療方案。新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愛必妥的出現無疑會給中國的大腸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著名腫瘤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教授指出:“與傳統化療藥物相比,愛必妥這類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像精確制導的生物導彈,可以打擊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相對影響較小;愛必妥在作用機理上也與傳統化療藥物不同,因而沒有傳統化療藥物那樣的不良反應,而且對于傳統化療藥物例如伊立替康耐藥的晚期轉移性大腸癌患者,愛必妥也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可以逆轉一部分患者耐藥的情況。在轉移性大腸癌的一線治療中,愛必妥與FOLFOX-4聯合應用達到了迄今報道的最高緩解率(81%)。”
中國大腸癌發病率快速增長
臨床數據表明,約50%大腸癌患者最終會出現大腸癌的轉移。談及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狀況,孫燕教授深感憂慮:“大腸癌是全球發病率居第三位的常見腫瘤;在中國,大腸癌目前雖然還位列第五號腫瘤,但增長的速度卻非常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這與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密切相關。例如90年代與70年代比,上海市男性
結腸癌增加104%,女性增加99%,平均每年增加4%左右,其它大城市也基本如此。”
愛必妥給腫瘤治療帶來新的選擇
來自歐洲的Eric Van Cutsem教授介紹說:“通過目前傳統的化療方式可以使轉移性結腸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從12個月提高到20個月以上,然而患者遲早會由于癌細胞出現耐藥而導致治療失敗,在愛必妥應用于臨床之前,醫生對此沒有什么好辦法,但愛必妥的出現給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機會:一項涉及329名患者的研究顯示,愛必妥與伊立替康聯合應用,使55.5%化療失敗的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控制,其中23%的患者腫瘤縮小50%或50%以上。”
北京默克藥業咨詢有限公司(德國默克在華子公司)CEO馬丁先生說:“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制藥公司,德國默克精益求精的百年傳統保持至今,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我想這也是德國默克能夠歷經300余年而長盛不衰的原因。”談及靶向治療,德國默克亞太區腫瘤事業部總裁潘韋恩先生非常興奮:“與其他制藥企業相比,默克在腫瘤治療領域更專注于開發象愛必妥這樣的靶向治療藥物,默克每年將約1/4的藥品銷售收入投入于腫瘤藥物研發,因為我們相信靶向治療將徹底改變傳統的腫瘤治療方法,使癌癥最終成為一種可以控制的疾病。”
附:背景資料
3.愛必妥研發背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