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Ⅱ號坐浴液是我院研制的由黃芩、黃柏、大黃、金銀花、槐花、薄荷、蟬蛻、玄明粉等中藥組成的純中藥制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功效,臨床用于治療內痔、外痔、混合痔及肛裂等腫痛、脫肛、出血和手術后,坐浴能抗感染、止血,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其臨床有效率97.8%。
1 儀器與試藥
UV-33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日立公司);黃芩苷對照品、蘆丁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黃芩、黃柏、大黃等12味藥材購于湖北省中藥材公司,品種經過鑒定符合《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1];其他試劑均為AR級。
2 處方
黃芩、 黃柏、 大黃、 金銀花、 蟬蛻、 槐花、 薄荷、 玄明粉等。
3 制備
取金銀花、薄荷二味藥材置蒸餾器中,加水30倍,通水蒸氣加熱提取揮發油4h;另取黃芩等10味中藥加水15倍浸泡0.5h,加入金銀花、薄荷蒸餾后的藥渣和餾液煎煮兩次,第一次沸后1.5h,第二次加水10倍煎煮沸后1.0h,合并兩次煎液,靜置12h,過濾,濃縮至1:1(藥液:藥材),加入玄明粉攪拌溶解,過濾,加入揮發油,苯甲酸鈉3g攪拌均勻,添加蒸餾水至1000ml,分裝200ml真空密封袋,即得。
4 質量控制
4.1 性狀 本品為黃棕色澄清液體。
4.2 鑒別 取樣品液5ml,水浴蒸干,殘渣加甲醇2ml溶解作為供試品液;另取蘆丁對照品,加甲醇配制成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1]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待乙醇揮干后,置紫外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3 檢查 pH為5.5~7.0。
4.4 含量測定
4.4.1 吸收波長的選擇 取黃芩苷適量,用甲醇溶解并稀釋成濃度為0.1117mg/ml的溶液(以50%甲醇為空白),于200~400nm波長范圍內進行掃描,結果在276nm處有最大吸收,故選擇276nm為測定波長作為中藥Ⅱ號坐浴液中黃芩苷的測定波長。
4.4.2 繪制標準曲線 精密稱取105℃干燥至恒重的黃芩苷對照品適量,加50%甲醇制成0.1117mg/ml的溶液作儲備液;精密吸取黃芩苷標準液5ml至50ml容量瓶中,用50%甲醇定容至刻度,分別精密吸取1、2、3、4、5ml到50ml容量瓶中,再加50%甲醇至刻度,在276nm處測定吸收度,得回歸方程C=1.66×10-1A+5.876×10-3(r=0.9993),表明黃芩苷濃度在1.725~9.876μg/ml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4.4.3 含量測定 精密量取樣品液2ml,置離心管中,滴加6mol/L鹽酸溶液1滴,攪勻,80℃保溫30min,放至室溫,離心,棄去上清液,沉淀加50%甲醇適量,置水浴(70℃)中振搖使溶解,定量轉移至50ml量瓶中,放冷,用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為樣品液; 精密吸取樣品液3份,于紫外分光光度計上(276nm)測A值,由回歸方程C=1.66×10-1A+5.876×10-3求出C值。
4.4.4 重現性試驗 取同一批號樣品液5份,依上法操作測定,結果RSD=0.98%。
4.4.5 回收率試驗 精密量取不同量的5份黃芩苷,分別加入不同體積的已知含量樣品液中,依上法操作測定黃芩苷含量,計算回收率分別為100.85%、101.50%、99.45%、98.50%、100.30%,平均回收率為100.12%。
5 臨床應用
5.1 病例選擇 門診病例150例,其中外痔腫痛出血62例,內痔脫肛腫痛出血48例,混合痔脫肛腫痛出血20例,手術病人20例。
5.2 給藥方法 痔瘡Ⅱ號坐浴液200ml加開水2000ml攪勻,待水溫至60℃時坐浴,每次15min,每天3次,7天為1個療程。
5.3 療效標準評定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的評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縮。好轉:癥狀改善,痔核縮小或萎縮不全。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
5.4 結果 用藥1周后痊愈5例,2周后痊愈10例,好轉13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8%。
6 討論
痔瘡Ⅱ號坐浴液由黃芩、黃柏、金銀花等組成,針對各類痔瘡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涼血活血、止痛止血等功效,對風傷腸絡、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等病因引起的痔瘡療效較好,但對脾虛氣陷引起的痔瘡療效較差。黃芩作為方中主藥之一,本實驗采用以加鹽酸沉淀,50%甲醇提取制備樣品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276nm處測黃芩苷吸收度,方法簡便、快速,重現性好,可作為痔瘡Ⅱ號坐浴液的質量控制。(參考來源:痔瘡Ⅱ號坐浴液的研制和臨床應用,高貴元,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6年第5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