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潰瘍性結腸炎是怎么回事?潰瘍性結腸熾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其病變主要限于結腸粘膜,且以潰瘍為主,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但可向近端擴展,乃至遍及整個結腸。那么,潰瘍性結炎的癥狀有哪些呢?
結腸炎的早期癥狀是在左側腹部出現疼痛,但這種疼痛在排便后便消失了。另外,病人的排便過程本身非常痛苦,還可能會發生腹瀉,排出帶血帶膿的糞便等。如果結腸炎沒有及時治療發展為潰瘍性結腸炎時,患者會出汗、惡心、喪失食欲,發熱時可高達40℃。專家介紹,潰瘍性結腸炎嚴重發作時,會使患者大量失血。潰瘍面的物質還可能造成敗血病。
很多患者對于結腸炎的印象就是腹瀉、腹痛,雖然病情纏綿難治,但是卻不怎么重視。結腸炎癥狀看起來不怎么嚴重,危害卻不容小視。 潰瘍性結腸炎要定期做檢查。有的病人長期反復發作,黏膜不斷地受傷,腸道就要變狹窄了。還有的病人長期發作以后,出現了腸道的腫瘤。一般來說,患潰瘍結腸炎10年以上的人,癌癥的可能性是增大的。
腸道癥狀:直腸炎患者可有直腸出血、里急后重及解粘液膿性大便。大便性狀各人不一,有部分直腸炎患者可呈便秘狀態。一般,結腸炎癥范圍越大,患者有腹瀉癥狀可能性越大。直腸緊迫感反映了患者直腸順應性降低。腹部絞痛較常見,但腹部壓痛(反應腸全層炎癥與炎癥刺激腸漿膜或腹膜疼痛受體所致)并不常見,因為多數潰結僅是腸粘膜淺表性炎癥。潰結緩解期患者可排便正常,但也可能有較多患者合并有激惹性腸綜合癥。因此,偶爾可有腹部絞痛,不規則排便,及解粘液便(但無血液或膿液)等。
全身癥狀:隨著潰瘍性直腸炎癥加重,患者可進一步出現全身癥狀,如低熱、全身不適、偶爾出現的惡心與嘔吐并同時排便、盜汗、及關節痛等。重癥潰結者可出現發熱、脫水、心悸及腹部壓痛等,說明腸道炎癥進展向結腸深層發展。如果患者出現腹部膨隆、叩診呈鼓音、全身發熱、心動過速與嘔吐,則是暴發性結腸炎或中毒性巨結腸的嚴重征象,應進行搶救或及時行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