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
炎癥性腸病,臨床以腹痛、
腹瀉、黏液膿血便和里急后重為主要癥狀 。因灌腸能使藥物直達病所,提高腸內局部藥物濃度,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有效利用度,在uc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uc屬中醫學“泄瀉”、“痢疾”范疇,歷代醫家在治療本病過程中總結制定了一些經驗方,如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芍藥湯等。目前這些方藥不僅在UC中藥口服治療中應用廣泛,在灌腸治療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筆者現就近年來經方灌腸治療uC的研究情況作一概述。
1灌腸方藥
1.1葛根芩連湯
葛根芩連湯出自《傷寒論》,由葛根、黃芩、黃連和炙甘草組成,有清熱除濕、升陽止瀉的功效,是歷代醫家治療uC的主要方劑之一。吳謙認為此方“四倍葛根以為君,芩、連、甘草為之佐,其意專解陽明之肌表,兼清胃腸中之里熱,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徐大椿《傷寒類方》指出“芩、連、甘草為治痢之主藥”。
袁氏等 以葛根芩連湯加蒲公英灌腸治療60例濕熱內蘊型UC,總有效率達90%。顏氏 采用葛根芩連湯加黃柏、煅龍骨、煅牡蠣、白及灌腸治療48例uc,總有效率達91.67%。吳氏等 對36例濕熱夾滯型uc患者,治以葛根芩連湯加敗醬草、梔子、紅藤灌腸兼口服,總有效率達91.67%。汪氏等 采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灌腸治療23例UC,總有效率達91.3%。廉氏 以葛根芩連湯加減聯合西藥灌腸治療50例uc,總有效率達94%。曹氏 采用葛根芩連湯合白頭翁湯加減聯合西藥、中成藥灌腸治療28例uc,總有效率達92.86%。
1.2 白頭翁湯
白頭翁湯出自《傷寒論》,由白頭翁、黃柏、黃連和秦皮
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是臨床治療uc的常用
方劑之一。
鄭氏。’采用白頭翁加減灌腸治療83例uc,總有效率達97.6%;隨訪發現3個月、6個月、6~12個月和2年內的復發.病例分別為0、2、3和6例,總復發率為27.5%。付氏 以白頭翁湯加味灌腸治療35例uC,總有效率為94.29%。
白頭翁湯灌腸與中藥口服聯用治療uc也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和較高的結腸鏡下治愈率。譚氏 采用加味白頭翁湯灌腸與中藥口服治療32例uc,總有效率達96.9%。且4周后隨訪發現32例患者中,28例纖維結腸鏡復查報告結腸潰瘍面已愈合。
此外,白頭翁湯灌腸液中加西藥或與西藥口服治療uc也可取得顯著療效。如梁氏 采用白頭翁湯加減加西藥灌腸治療120例uc,總有效率達93.3%,且停藥6個月后無復發。陳氏 研究發現,白頭翁湯灌腸與西藥口服聯用治療在降低uc患者c反應蛋白的療效上優于單用西藥口服治療組。
1.3三黃湯
三黃湯又名瀉心湯,出自《金匱要略》,方由黃連、黃芩、大黃組成,具有瀉火解毒化瘀、燥濕清熱的功效。《肘后備急方》使用本方用于“治惡瘡三十年不愈者”,取其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斂瘡止血、 祛腐化肌的功效,目前在臨床上廣泛用于uc的灌腸治療。如王氏 以三黃湯加味灌腸治療120例uc,總有效率達100%。馬氏等 采用三黃湯加味(實證加白頭翁、白及,虛證加五倍子、黃芪)灌腸治療31例UC,總有效率達96.77%,且治愈的3例患者隨訪1年無復發。王氏等 研究發現,三黃湯加味灌腸能顯著改善UC大鼠結腸黏膜的充血水腫、潰瘍和糜爛。
此外,也有臨床研究報道采用《袖珍方》中三黃湯(黃連、黃芩、黃柏)灌腸治療uc獲得良好療效。如方氏 采用《袖珍》三黃湯加西藥灌腸治療140例UC7總有效率達85.7%。曹氏等 以《袖珍方》三黃湯加味聯合中成藥和西藥灌腸治療106例UC,總有效率達93.4%。魏氏 以三黃湯加味聯合中藥和西藥灌腸治療76例UC,總有效率達97.4%。
1.4 芍藥湯
芍藥湯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芍藥、當歸、黃連、檳榔、木香、炙甘草、大黃、黃芩和肉桂組成,具有清熱燥濕、調氣和血的功效,張秉成《成方便讀》認為“方用大黃之蕩滌邪滯,木香、檳榔之理氣,當歸、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濕熱而起,故用芩、連之苦寒以燥濕清熱;用芍藥、甘草者,緩其急而和其脾”。曾氏等 采用芍藥湯加減灌腸聯合西藥口服治療活動期UC獲得良好療效。
1.5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湯出白《傷寒論》,方由炙甘草和白芍組成,具有和營散逆、舒攣止痛的功效。《東垣試效方》認為芍藥為“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為輔,治腹中痛之圣藥也”;芍藥與具有補中實脾、緩急止痛的甘草合用,既平肝木,又運脾土,氣機調暢,使腸壁攣急自舒,疼痛可止。因本方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所以臨床廣泛用以治療各種痛證;而腹痛是uc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故本方在臨床UC灌腸治療中可作為基礎方加減。李氏等 以芍藥甘草湯隨證加減治療58例Uc,總有效率達86.296。此外,研究人員對自擬灌腸方進行動物實驗時也常加上芍藥甘草湯 。
1.6地榆湯
地榆湯出自《宣明論方》,方.由地榆和甘草組成,有涼血止痢的功效。《大明本草》記載地榆可治“赤白痢并水瀉,濃煎止腸風”。商氏等 采用地榆湯加減灌腸治療60例uc,獲得95%的總有效率。
1.7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均有記載,方由半夏、黃芩、干姜、人參、炙甘草、黃連和大棗組成,具有平調寒熱、散結消痞功效,原方用于治療寒熱互結中焦之心下痞證。陳氏等 采用加味半夏瀉心湯灌腸聯合西藥口服治療32例UC,總有效率達90.6%,且患者經治后C反應蛋白顯著下降。
1.8茵陳白芷湯
茵陳白芷湯出自《溫病條辨》,方由茵陳、白芷、秦皮、茯苓皮、黃柏和藿香組成,有清熱除濕消腫、排膿止血生肌功效。李氏 以茵陳白芷湯加味灌腸治療40例UC,總有效率達97.5%。
1.9四神丸
四神丸出自《證治準繩》,方由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生姜和大棗組成,有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功效。目前本方灌腸主要用于治療脾
腎陽虛型uc。孫氏等 采用四神丸與西藥口服聯用治療40例脾腎陽虛型uc,總有效率為87.5%。謝氏等 觀察了四神丸傳統湯劑和超微顆粒劑灌腸治療58例脾腎陽虛型uc,獲得了較好療效,總有效率分別為89.7%和95.3%。孫氏等 以加味四神湯灌腸治療61例uc,總有效率達91.8%。
2小結
經方因其配伍妙、用藥精、療效宏而在臨床上倍受推崇。從上述經方可以看出,臨床治療uc不可拘泥于祛邪,一味用苦寒清熱燥濕之法,而應遵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論治精神,臨證辨別虛實,據證處方用藥。以上所述只是文獻記載較多的灌腸治療Uc的經方,臨床經方的應用不必拘于此,只要正確辨析病機,也可辨證加減使用其他經方灌腸治療UC。(參考文獻:經方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研究進展,溫紅珠,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