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達50%~70%,早期有效的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下注射組織黏合劑是治療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可選擇的有效措施,現將我科39例患者的配合及護理方法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消化科自2005年5月~2008年10月共治療39例因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嘔血和黑便入院,年齡28~75歲,平均56歲,男32例,女7例;35例為擇期治療患者,4例為急診止血者。
2 護理配合
2.1 器械準備 正確連接內鏡主機,調試并檢測功能正常,注射治療針檢查針尖伸縮是否順利,預充碘化油并準確計算用量(以排出一滴碘化油為準);檢查栓塞劑、碘化油及注射器等。由于組織黏合劑的黏合性很強,操作者及患者應戴防護眼鏡。
2.2 患者準備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輸入新鮮血及電解質溶液糾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碘過敏試驗,尤其對急診止血時常被忽視,向患者介紹成功的病例,說明治療的目的及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幫助他們建立有利于治療的最佳身心狀態。簽署手術同意書,向患者及家屬充分講解治療情況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可有效防范醫療糾紛。
2.3 術中配合 選擇注射點后,內鏡活檢孔道內注入碘化油2 ml,將靜脈注射針通過活檢孔道插入達到血管注射部位,針頭離活檢孔開口要有一段距離,防止滲出黏合劑將內鏡堵塞,將針尖推出快速刺入血管內,迅速注射組織黏合劑,將備好的碘化油快速注入(為注射治療針內芯的容量)。注完迅速將針尖縮回、退針,如有噴射性出血,再次注射組織黏合劑。
2.4 術后護理 術后禁飲食24 h,無活動性出血可進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忌粗糙食物,禁食生拌菜和粗纖維食物,不食過熱、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不飲酒、濃茶、咖啡及飲料。進食時細嚼慢咽,藥片口服時應研碎沖服,嚴密觀察意識、血壓變化,有無嘔血黑便、腹部體征及肢體活動情況,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1~2天,避免屈身、彎腰及下蹲等動作。組織黏合劑注射后主要并發癥為大出血、發熱、疼痛和異位栓塞。預防的關鍵是掌握熟練精確的栓塞技術,快速準確地進行靜脈腔內注射,注射劑量準確,精心的護理也很重要。(參考來源:經內鏡治療胃底靜脈曲張39例護理配合,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9年第7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