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心腦血管疾病廣泛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特別是農村患者由于不規范、盲目使用而導致急性胃穿孔的病例逐年增多[1]。近兩年來我們收治急性藥物性胃穿孔6例,均采取手術治療加術后規范內科治療,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2~68歲,平均60歲,均為農村患者。既往無潰瘍病病史,有較長時間(5~10年)的
高血壓史,血壓(190~170)/(100~120)mmHg,均合并有頭痛、頭暈病史,發病住院前服用阿司匹林半年以上4例,1年以上2例。阿司匹林劑型為
感冒用大片劑(500 mg),劑量每日服用1000~2000 mg,其中1例因有嚴重頭痛,每日服用6000 mg,以緩解癥狀。服藥期間未進行有效的抗高血壓治療,農村醫療條件受限,使部分患者自行在藥店購買中成藥制劑治療高血壓,且很少復查血壓。
1.2 手術探查情況 6例患者均為急性胃穿孔,彌漫性腹膜炎,腹腔有大量混濁液體,穿孔部位位于胃竇前方(大彎側前壁),穿孔直徑<0.5 cm,邊緣規整,局部無大的潰瘍
瘢痕,無淋巴結腫大,胃壁柔軟,十二指腸正常。
1.3 手術方式及效果 6例患者均采取胃穿孔修補術,穿孔處取組織病理檢查,因胃壁潰瘍瘢痕小,修補較容易,縫線收攏無張力,創面加以大網膜覆蓋,腹腔沖洗干凈并放引流,術后胃腸減壓3天,均順利恢復,引流管術后4天拔除,患者很快痊愈。術后病理報告為
胃潰瘍改變,HP(+),未發現癌細胞。術后不再使用阿司匹林,根據血壓情況使用有效的抗高血壓治療。
2 討論
詳細了解病史,明確診斷。藥物性胃潰瘍穿孔一般有典型的高血壓、頭痛或
腦卒中等病史,有中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史。患者住院后醫生要對服藥的劑型、劑量、服藥習慣詳細詢問,本組1例患者因高血壓、頭痛服用阿司匹林大片劑,每日6000 mg而對高血壓原發病并未進行有效治療,病史調查清楚后才能對藥物性胃穿孔的診斷、手術方式的選擇以及術后治療提供幫助。
阿司匹林類藥物現在已作為防治心腦血管疾患的常用藥物,效果也得到肯定,但其使用一定要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由醫生指導使用。用藥期間要對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并輔以護胃治療,原則上要選用小劑量(100 mg)腸溶阿司匹林片,強調不得使用感冒用的大片劑普通阿司匹林,應指導用藥并對藥物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詳細向患者說明。
手術探查情況與藥物性胃潰瘍穿孔相符后,我們均采取潰瘍單純穿孔修補方式進行處理,因藥物性潰瘍穿孔一般無大的潰瘍瘢痕,穿孔也較小,周圍胃壁孔比較柔軟,修補效果好,術后患者恢復快,胃的功能得以全部保留,胃切除的并發癥也得以避免,對農村患者生活質量及勞動力得以提高,但術中盡可能留取組織做病理檢查,本組患者全部做病檢,未發現惡性病變[2]。
術后對原發病進行治療,特別是控制高血壓,本組患者術后腸道功能恢復,即請心血管內科醫師會診并安排規范的降壓治療,選擇適合的降壓藥物聯合用藥,血壓很快有效控制,出院后臨床癥狀全部緩解,不再服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藥物,出院3周來院復查,又給予抗HP治療,采取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連續口服用藥10天,3個月復查胃鏡,潰瘍愈合良好。
3 小結
強調積極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對農村患者進行反復高血壓普查,并指導用藥,合理用藥,一旦出現藥物性胃潰瘍穿孔,應盡量采取單純修補法以保留胃功能,保護勞動力,減輕患者負擔,并給積極有效的術后指導性治療。(參考文獻:藥物性胃潰瘍急性穿孔6例治療體會,劉益農,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7年第4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