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潘妥洛克,能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減少該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的復發。
潘妥洛克是苯并咪唑衍生物,通過與胃壁纖維的質子泵的特異性綜合、抑制胃酸分泌。
泮托拉唑是壁細胞酸性環境下被激活成活性形成,抑制
H+、K+-ATP酶,即胃酸分泌的最終環節。抑制呈劑量依賴關系,并且影響胃酸的基礎酸分泌和最大酸分泌。
潘妥洛克與其他質子泵抑制齊和H2受體拮抗劑一樣,使用泮托拉唑治療后,胃酸分泌減少而胃泌素水平隨胃酸減少相應升高。這種胃泌素水平升高是可逆的。因為泮托拉唑在細胞受體水平上與酶的遠端結合,因此泮托拉唑可獨立或在其他物質(乙酰膽堿、組織胺、胃泌素)的刺激下影響胃酸分泌。口服和靜脈使用泮托拉唑,可達到相同的效果。藥理作用:毒理作用 急性毒理學研究表明,人鼠靜脈應用潘妥洛克后半數致死量(LD50)為390mg/kg,小鼠為250mg/kg。慢性毒理學研究顯示,泮托拉唑可引起動物(大鼠、小鼠)血液中胃泌毒水平上升,并導致胃粘膜形態改變和胃重量增加,這種效應具有可逆性,隨用藥終止可自然消失。潘妥洛克不影響生育,亦無致畸的證據。
潘妥洛克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觀察:
目的:觀察潘妥洛克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效。
方法:選擇兩組活動期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一組為潘妥洛克(治療組),另一組為奧美拉唑(對照組),每天清晨各服40mg、20mg,4周為一療程,觀察結果。
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潰瘍愈合率分別達93.2%、89.74%,上腹痛緩解率分別達95.0%、90.0%。
結論:治療組對潰瘍病人愈合率及腹部緩解率均高于對照組。(以上來源:王劍,王強。《潘妥洛克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觀察》《數理醫藥學雜志》。2006年6期)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潘妥洛克不能用于已知對該藥的某種成分過敏的患者。中、重度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禁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聯合療法,因為目前尚缺乏聯合療法對這類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