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為慢性反復發作的常見消化道非器質性疾病 [1] 。臨床以
腹瀉、
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腹痛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癥狀,是一缺乏形態學和生化指標異常的癥候群。而且隨著現代生活水平和習慣的改變,此病呈現上升趨勢,且病程呈慢性經過,反復發作,再加上現在用于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有效藥物很少 [2] ,故治療頗為棘手。筆者近年來以六味木香膠囊加思密達治療IBS取得明顯療效。為進一步探討確切療效,筆者遵循中醫理論,運用六味木香膠囊加
思密達(Smecta)對44例腹瀉型IBS(D-IBS)進行治療并與思密達進行了對照。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7月~2004年11月在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門診共收集符合診斷標準的腹瀉型IBS患者87例,所有病例均經結腸鏡、血常規、糞常規、肝膽胰B型超聲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根據就診順序隨機抽樣分為兩組:治療組44例,對照組4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方面經統計學檢驗,P>0.05,差異無顯著性,見表1。
表1 試驗前兩組患者的主要特征 (略)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思密達(博福益普生制藥集團)3g/次,3次/d;六味木香膠囊(成都希臣藥業有限責任公司)6粒/次,2次/d。對照組僅服用思密達。療程均為4周。在試驗期間要患者保持原有生活習慣不變。在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均檢測血、尿、大便常規及肝腎功能。
1.3 觀察記錄 在兩周的適應期內患者停用所有可能對實驗結果有影響的藥物和治療,同時教授患者記錄日記卡,要求每天記錄腹痛、腹脹的頻率和強度、排便習慣(每天的排便次數、排便異常感覺、大便性狀)、
失眠情況及其他結腸外癥狀。在試驗期間,患者不接受其他任何IBS治療。復診時由專科醫師記錄患者的病情日記卡。
1.4 觀察指標 設計統一的觀察表格,重點觀察腹痛、泄瀉、腹脹、失眠、倦怠等5個癥狀,根據患者記錄的日記卡于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各記錄1次。各項癥狀均以4分法評價。根據癥狀的輕、中、重度分別記1、2、3分,無癥狀則記0分。輕、中、重度分級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分級標準 [4] 。①輕度:癥狀輕微,在醫生提示下才意識癥狀存在,不影響生活和工作,能夠忍受;②中度:癥狀較重,已影響工作、生活,尚能忍受;③重度:癥狀嚴重,
妨礙工作和生活,難以忍受。
1.5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運用尼莫地平法計算公式。 [5] 。
1.5.1 總體療效評價標準 ①顯效: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②有效:癥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并<70%;③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1.5.2 單項癥狀療效評價標準 ①顯效:療程結束后,癥狀分級減少2級;②有效:療程結束后,癥狀分級減少1級;③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分類資料采用x 2 檢驗,同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總體療效評價 治療組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優于思密達組,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x 2 =4.40,P<0.05;x 2 =7.70,P<0.01)。結果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體療效比較 組別 n 療效(略)
2.2 單項癥狀療效的評價 治療組腹痛、腹脹、腹瀉、倦怠的總有效率(88.6%、89.5%、93.2%、89.7%)顯著高于對照組(65.1%、70.3%、68.8%、64.3%),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治療組治療失眠的總有效率(62.5%)與對照組(59.1%)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療效都不是很顯著。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單項癥狀療效比較 癥狀 治療組(略)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1例便秘。
3 討論
IBS是消化道最常見的功能紊亂性疾病,為消化道、精神狀態及腸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癥候群。患者人數約占總人口的10%~15%,每年的發病率約為1%~2% [6] 。目前尚無特殊的西醫治療方法 [7] 。祖國醫學認為,腹瀉型腸胃易激綜合征屬于中醫學中“腹痛”、“泄瀉”等病證范疇。病因涉及精神因素、飲食不節、勞倦體虛、氣候環境、遺傳體質、藥物性腸道菌群紊亂等諸多方面 [8~21] ,但概括而言,在外多為情志刺激,在內多為脾胃虛弱 [12] 。絕大部分文獻認為,肝郁脾虛是其病理基礎,但是對于肝郁和脾虛的因果主次又有著不同的見解。有的人認為,
肝病傳脾,肝郁在先,脾虛在后,肝氣恣意橫逆是病之根本 [11,13] ;有學者強調土虛則木乘,脾虛在先,脾虛之人易受情志刺激而產生癥狀 [14,15] ;或認為肝郁和脾虛都是其主要病機,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9,10] 。另外,劉氏 [18] 還引入了一個肝氣(陽)虛的概念,認為肝“體陰而用陽”,當肝氣(陽)虛的時候,或者表現為肝的疏泄不及,或者因肝臟調節能力較低,對情緒刺激的耐受力差,易在情緒或寒冷等因素刺激下,肝氣虛而亢進,最終都會影響到脾胃升降引發本病,這也許是從中醫理論角度,對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個體素質的一種認識。靳氏等 [19] 認為,情志刺激不僅加害肝脾,而且還會造成心腎不交,因為“心藏神”、“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所以心腎不交合、肝郁脾虛共成本病之本。在肝郁脾虛的病變基礎之上,文獻總共論及了八大病理產物,它們按涉及頻率由多到少依次為:氣滯、濕阻、食積、濕熱、痰飲、瘀血、熱毒和寒結 [8~21] 。腸易激綜合征若日久不愈、遷延反復,則會因實致虛,產生4種病理轉歸,即脾胃虛弱、
腎陽虛損、肝腎陰虧和腸燥失潤 [10,15,20] 。腸易激綜合征的病變主要在肝脾 [14~21] ,并可累及胃、大腸、腎等臟腑 [8~21] ,其病理性質則多屬寒熱錯雜、虛實夾雜 [16,19,21] 。現代醫學認為,IBS患者存在外因和中樞神經功能異常(腦-腸軸功能障礙),這正與中醫病機肝郁脾虛涉及心腎的觀點相吻合。
六味木香膠囊是在蒙醫治療胃病的經典方劑六味木香散基礎上 [22] ,經提取后制得。主要由蓽茇、木香、梔子、鬧羊花、豆蔻、石榴皮等藥組成。功能健脾燥濕,理氣止痛,并能和胃消積。辛溫之上等的云木香為行氣開郁之主藥,木香行氣止痛,緩和胃腸蠕動,對腸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減弱腸管蠕動而有止瀉、止痛作用。輔之辛熱之蓽茇達溫中散寒、祛溫行氣、和胃止痛之目的,配之性溫味酸澀的石榴皮收斂腸胃,促進食欲,又取辛溫有阿片樣鎮痛作用的鬧 羊花增強止痛功效 [23] ,佐以苦寒之梔子制鬧羊花之毒,亦制諸藥辛溫太過之性。諸藥配合共奏益氣健脾、行氣止痛、祛濕止瀉之功,則腹痛、腹脹、腹瀉諸癥可除。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六味木香膠囊具有抗
消化性潰瘍作用,有效抑制胃液胃酸的分泌,促進潰瘍的愈合,可保護胃黏膜,對腸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減弱腸管蠕動而有止瀉、止痛作用;且具有明顯消炎鎮痛作用,可延長痛覺反應時間和減少化學刺激所導致的痛覺反應次數 [24] 。由引可見,中藥六味木香膠囊治療D-IBS有其充分的理論依據。
在西醫治療方面,目前認為,思密達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較高的藥物 [25,26] 。思密達是一種硅鋁酸鹽,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通過與黏液蛋白的相互結合加強消化道黏膜的韌性以對抗攻擊因子,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增強黏膜屏障,起到防止胃酸、胃蛋白酶、膽鹽、溶血卵磷酯酶、非類固醇抗炎藥、≤40%酒精以及輪狀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帶食CS 31 A表面蛋白電碼)、霍亂弧菌、金葡菌、幽門螺旋桿菌、空腸彎曲菌及其毒素對消化道黏膜的侵害,維護消化道的功能 [27] 。同時還具有降低結腸過分敏感性作用,能幫助上皮組織恢復和再生;能吸收消化道中的氣體和上述各種致病性攻擊因子,并使之失去致病作用而排出體外;能對抗腐生菌叢,平衡消化道寄生菌群,提高它和
免疫球蛋白A的抗攻擊能力;能使低濃度第VII、VIII、XII凝血因子被激活,以加速輕度消化道出血的局部止血作用。從臨床數據顯示,思密達對于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腹痛、腹瀉、腹脹均有較好療效,尤其是改善腹瀉癥狀。而對于腹痛、腹脹的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總有效率在60%~80%之間,且有停藥后易復發及療效不鞏固的缺點。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中西合壁,協調治療,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單純西醫對照組,且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六味木香膠囊通過疏肝和脾,理氣化濕,溫補脾腎,從本論治IBS;而思密達又有調整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失調作用 [28] ,從標施治,標本同治,遠期療效頗佳。本次研究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失眠方面雖然取得一定療效,但不顯著,可能是因治療后癥狀改善導致精神壓力減輕所致。如能在治療時應用鎮靜催眠藥物或心理治療,可能會提高療效,值得進一步探討。此外對照組出現1例便秘,可能為思密達的過度作用所致,而治療組未出現此情況,說明六味木香膠囊能減少思密達副作用的發生。綜上所述,六味木香膠囊加思密達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一種有效方法。(參考文獻:六味木香膠囊加思密達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張彥忠, 中國民康醫學2006年第18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