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4歲,臺灣籍。因
腹瀉、發熱3天,于2005年7月15日入院。患者于3天前因勞累后發熱、呈持續性高熱,腹瀉黃色稀水樣便,每日5~6次,無里急后重,無黏液血液。頭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納差,偶感胸悶。查體:T:38.6℃,P 120次/min,R 20次/min,BP 80/50mmHg,神清。精神萎靡,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無皮疹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羅音,心界叩診無擴大,HR 120次/min,律不齊,可聞及早搏8~15次/min,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左下腹輕度壓痛,無反跳痛,未捫及腹部包塊,腸鳴音活躍。四肢尚溫。輔助檢查:血常規:WBC 20.1×109/L,N 93%,L 4%,M 3%,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多發室性、房室交界性早搏,心肌缺血。門診以:(1)急性腸炎;(2)
冠心病可能、心律失常;(3)
低血壓狀態收入院。
臨床診療經過及結果:入院后查大便常規:正常。電解質:血鉀1.7mmol/L,動脈血氣分析正常,予抗感染(左氧氟沙星、頭孢他啶)甲強龍,擴冠,抗心律失常(胺碘酮),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經處理后患者熱退,血壓回升達110/80mmHg。心律失常糾正。次日,胸片示:右中肺炎,進一步肺CT示:右中肺炎性改變。追述病史,患者偶咳,胸悶。確立診斷:⑴右中肺炎(重癥);⑵低鉀血癥;⑶心律失常;⑷低血壓狀態;⑸冠心病可能。予大劑量青霉素、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靜滴。進一步檢查:大便培養(3次):志賀氏痢疾桿菌陰性;7月20日心臟Holter:竇性心律,室早270次,房性異位搏動35次,CMV5時見T波低平;心臟ECT:靜息狀態下示左室前壁、間隔放射性分布稀疏,考慮前壁可能為乳腺衰減所致,間隔心肌輕度缺血可能。經治療10天,患者癥狀消失,精神復常。復查血常規、ECG正常,胸片示: 肺炎吸收,痊愈出院。
2 體會
本例患者以腹瀉、心律失常為首發癥狀,并出現精神萎靡、低血壓狀態等危候[1],由于及時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如胸片、肺CT、大便常規、血氣分析、電解質等,排除了中毒性菌痢,確立重癥肺炎診斷及時予相應治療,病情很快得以穩定。因而,盛夏季節以腹瀉為首發癥狀的患者,應考慮到其他系統患病可能。本例腹瀉及心律失常可能主要為重癥肺炎所致。因此臨床醫生應注重完善常規檢查,廣泛收集臨床資料、全面了解分析病情,考慮多方面診斷可能性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避免延誤診治。(參考來源:張建明,以腹瀉、心律失常為首發癥狀的重癥肺炎1例報告,中華中西醫雜志2005年第6卷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