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且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治療上尚無肯定的統一方案的藥物。我科近來采用微生態調節劑(
米雅)治療
腹瀉為主型IBS 24例,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我們隨機選擇2003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IBS患者,均符合羅馬Ⅱ標準(Gut 1999;45 suppl2:Ⅱ43~47),選以腹瀉為主型IBS患者46例作為治療對象,全部征得患者同意隨訪,進行隨機分組。治療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31±2.5)歲,病程1~22年,平均(8.6±3.1)年。對照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31±1.5)歲,病程1.2~21年,平均(8.4±2.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病情程度
輕度:便前腹痛,腹痛即瀉,瀉后緩解,粘液便、稀水樣便,次數<3次/天,基本不影響生活工作;中度:大便次數3~6次/天,癥狀較重,對日常生活工作有一定影響;重度:大便次數>6次/天,癥狀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兩組病例中,治療組輕度5例,中度16例,重度3例;對照組輕度4例,中度16例,重度2例。
1.3 給藥方法
兩組均給予復方苯乙哌啶1片,每天3次,多慮平25 mg,每天 3 次(對精神緊張、多慮、
失眠重者給50 mg,每天3次);治療組除上述治療外加用米雅 2粒(40 mg),3次/天。療程均為1個月。停藥后隨訪3個月,隨訪期間囑患者病情反復時來診,不私自應用其他藥物。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隨訪3個月無復發;有效:癥狀明顯減輕,僅存1~2個輕微腹部癥狀,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或治療期間癥狀基本消失,隨訪期間有復發者;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略)
2.2 副作用
治療組在治療期間無明顯副作用。
3 討論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組病因未明,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的癥候群。分以腹瀉為主型、以
便秘為主型及混合型。侯曉華等[1]對34例腹瀉型IBS糞便中常見的9種厭氧、需氧菌進行定量分析,發現腹瀉型IBS存在菌群紊亂,類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明顯減少。Nobeak[2]通過結腸菌群分析,發現IBS病人存在結腸微生態異常,產氣菌群增多,口服活菌制劑后,不僅能糾正菌群失調,還能明顯減少腹痛、腹脹癥狀。米雅為微生態活菌制劑,2粒含有宮入菌40 mg(含1億個活性宮入菌),宮入菌又名酪酸菌。米雅片劑是以含有芽胞酪酸菌為主的活菌制劑,在腸內能與有效菌共存,并促進其增殖,補充正常有益菌及調整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內正常菌群紊亂,抑制病源菌的生長和發育,抑制毒源性物質的產生。并能在腸道內產生維生素B族和酪酸,酪酸為腸上皮組織再生的主要能源之一。本試驗顯示微生態調節劑(米雅)治療以腹瀉為主型IBS,療效肯定,且沒有明顯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參考來源:祝桂強,微生態調節劑治療腹瀉為主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濱州醫學院學報2005年第28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