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樣
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仍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 [1] 。腹瀉病的發生和因腹瀉而造成的死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的兒童。急性腹瀉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體液和電解質丟失引起脫水,其它死因依次為毒素致臟器功能衰竭,并有營養不良或嚴重感染如肺炎等,由于臨床情況的緊迫性醫師不得不在檢測病因前根據臨床線索作出治療決策,尚且一些腹瀉病經實驗室檢查病因仍然不明確 [2] 。本研究設計了一個隨機對照試驗來評價中藥喜炎平聯合山莨菪堿(654-2)治療嬰幼兒腹瀉的效果,現將結果
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2003年4月1日~2004年9月1日,本院兒科門診及住院部就診符合條件的380例患兒。
1.2 納入標準 年齡3~6個月居住玉溪者病程在72h內,就診前24h內有3次以上稀或水樣便無粘液膿血便。病程中未使用過抗生素治療。
1.3 排除標準 (1)對有并發癥如重度營養不良,肺炎、
肝炎、肝腎功能異常等以及對所用藥物過敏者。(2)拒絕加入本研究者。
1.4 隨機分組 病例按就診入適先后程序編號,隨機分為兩組作出治療方案。
1.5 干預及隨訪處理 觀察組:與無嘔吐的患兒采用口服補液鹽,肌注喜炎平0.2ml/(kg·次),頻繁嘔吐的患兒在靜脈補液補充電解質的基礎上用喜炎平5~10mg/d,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中滴注(喜炎平注射液為江西青峰制藥廠,批號20040809,規格為50mg/2ml)。654-2用量每次0.2~0.4mg,每日2次靜脈滴注(654-2為江蘇鹽堿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0402052)。對照組:無嘔吐的采用口服補液鹽肌注病毒唑10mg/(kg·次),2次/d;嘔吐頻繁者靜脈補液補充電解質后的基礎上靜點病毒唑10~15mg/(kg·d)兩組在飲食調整,輸液量及電解質成分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6 療效標準 其標準參照全國第二次小兒腹瀉會議制定標準 [3] 。顯效:用藥24~48h糞便性狀恢復正常,發熱、嘔吐癥狀消失;有效:用藥48~72h大便次數2~3次/d,糞便性狀好轉,水分明顯減少,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用藥72h后,腹瀉次數超過3次或糞便性狀無好轉。
1.7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全部資料輸入計算機,應用Epid for Version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臨床特征的比較及治愈率比較分別采用Kruskal-wills非參數檢驗(簡稱H),卡方檢驗(χ 2 )及方差分析(F)治愈時間用時序檢驗(Log rank text)。
2 結果
符合條件的380例患兒進入本研究,其中治愈304例,失敗53例、9例失診,7例因大便培養為痢疾桿菌而排除(所占有病例的1.8%)。兩組年齡、病情、性別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P>0.05,具有較好的可比性,治療組治愈172例治愈率90.5%,對照組治愈132例,治愈率69.5%。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平均治愈時間為2.59d,對照組為4.48d。WHO認為90%的急性水樣腹瀉可用口服補液療法治療,抗生素僅僅用于菌痢和疑似霍亂者,除此之外應用抗生素沒有價值。研究結果表明喜炎平聯合山莨菪堿在治療中有較好的療效。
3 討論
小兒急性水樣腹瀉,常表現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無腥臭味,當病毒侵入腸道后在小腸柱狀上皮細胞復制,使細胞發生空泡變性,壞死受累的上皮細胞脫落,使小腸粘膜回吸收水分電解質能力受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腹瀉。同時腸粘膜細胞分泌的雙糖酶不足,活性降低,引起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完全,并細菌分解成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加重腹瀉。喜炎平注射液成分水溶性穿心蓮內酯,它具有直接殺滅病毒能力:通過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而發揮抗病毒作用。654-2拮抗乙酰膽堿,兒茶酚胺,5-羥色胺對微血管的致痙攣作用,可以改善腸粘膜微循環,有利受損上皮細胞修復,通過松弛平滑肌,可以減緩過快的腸蠕動,有利于食物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臨床應用中僅個別患兒出現面紅、口干、腹脹等癥狀但多為一過性,經適量飲水及腹部熱敷后上述癥狀,多能緩解。通過聯合用藥,可以充分發揮兩者上述作用,縮短病程,從而減少腸道營養元素的進一步丟失,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參考來源:高楠竣,喜炎平聯合山莨菪堿治療嬰幼兒急性水樣腹瀉療效觀察,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