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年我院兒科住院部采用葉酸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嬰幼兒急性
腹瀉,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1999~2003年夏秋季住院的急性腹瀉患兒,并排除痢疾、食物中毒、重度營養不良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符合條件的122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發熱29例、嘔吐31例,輕度脫水36例,中、重度脫水24例。對照組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發熱22例,嘔吐33例,輕度脫水36例,中、重度脫水26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用藥方法 兩組均予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嘔吐嚴重者禁食,合并細菌感染者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有病毒感染者給予病毒唑靜滴,治療組給予西咪替丁片35mg/(kg·次),3次/d,口服;葉酸1mg/(kg·次),3次/d,口服。重癥、嘔吐頻繁者可先靜脈使用西咪替丁,好轉后改為口服,對照組給予止瀉、助消化藥。
1.3 療效判定 顯效:72h內糞便形狀、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72h內糞便形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72h內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無明顯好轉甚至惡化。
2 結果
治療組顯效率88%,總有效率94%,對照組顯效率63%,總有效率83%,兩組有效率經統計學處理,χ 2 =9.012,P<0.01差異有顯著性。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明顯的毒副作用,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嬰幼兒腹瀉是兒科多發病,起病急,臨床上以發熱、嘔吐、腹瀉、脫水為主要表現,輪狀病毒為本病最常見病原,病毒常侵入小腸黏膜上皮細胞,使腸絨毛破壞,鈉、水吸收減少導致腹瀉。
葉酸對細胞DNA合成起關鍵作用 [1] ,葉酸鹽可促進被損害的帶有刷狀緣的小腸黏膜上皮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葉酸還能影響前列腺素的代謝,使其分泌明顯減少,腸蠕動減慢,水電解質吸收增加,脫水糾正,腹瀉次數明顯減少,從而縮短病程。西咪替丁是一種H 2 受體阻滯劑,可抑制組胺等炎性介質的釋放,阻止毒素引起變態反應,能抑制胃酸分泌,減輕H + 對胃壁的刺激,從而減輕嘔吐癥狀,近年來發現西咪替丁還具有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2] ,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促進病變腸黏膜絨毛上皮細胞功能成熟,使腸道吸收功能提高,水電解質吸收增加,從而大大減輕了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的程度。筆者的體會是在腹瀉早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抗病毒藥物的同時應用,西咪替丁和葉酸治療使臨床癥狀迅速改善,縮短病程,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參考來源:葉酸聯合西咪替丁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60例療效分析,張文明, 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