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小兒消化道疾病,好發于秋冬季。臨床上無特效治療方法,以防治脫水酸中毒、代謝紊亂和對癥治療為主。我院采用思密達保留灌腸治療秋季腹瀉60例,療效滿意,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2004兩年11~12月的秋季腹瀉住院患兒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5個月~1歲28例,1~1.5歲22例,1.5~2歲10例,大便均為蛋花湯樣便,每日6~12次,無膿血便。發熱22例,嘔吐10例,脫水酸中毒19例,大便鏡檢未見異常或脂肪球+~+++,院前病程1~3d。60例患兒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病情輕重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病毒唑10mg/(kg·d)靜滴抗感染,補液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治療,發熱、嘔吐對癥處理。治療組用思密達3g+NS20ml,每日2次保留灌腸。治療3d(6次),判斷療效。
1.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精神飲食好,無發熱、嘔吐,大便≤2次/d;有效:精神飲食改善,無發熱、嘔吐,大便較治療前黏稠,次數減少,≤3次/d;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加重為無效。
2 結果
顯效及有效計為有效,結果采用χ 2 檢驗。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6例,無效4例,有效率86.67%;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12例,有效率60%。χ 2 =4.953,P<0.05,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秋季腹瀉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入侵腸道后,進入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復制,引起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致使小腸絨毛的正常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的功能受損,使腸腔內水與電解質大量聚積引起腹瀉。同時還導致小腸黏膜細胞分泌雙糖酶減少,活性降低,腸道內雙糖類食物不能被分解為單糖吸收而滯留在腸腔內,被細菌分解成有機酸,增加腸道內滲透壓,從而出現水樣腹瀉 [1] 。思密達的主要成分為八面蒙脫石顆粒,為消化道黏膜保護劑。灌腸:可使思密達直接保留在腸道內,覆蓋受損腸黏膜,與黏液蛋白結合增強黏膜屏障,防止各種病毒及其毒素對腸道黏膜的損害,維護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思密達可以吸附腸道內氣體和各種攻擊因子,并使其失去致病作用,對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均有較強的選擇性固定、抑制作用;思密達還可幫助恢復再生上皮組織,平衡寄生菌群,提高
免疫球蛋白的抗攻擊能力,對腸道局部有止血作用 [2] ;思密達保留灌腸簡便易操作,對患兒創傷小,無不良反應,治療效果好。(參考來源:思密達保留灌腸治療秋季腹瀉60例療效觀察,張麗娜,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