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報道,亞洲地區老年人功能性
便秘的發生率約11%[1]。我國北京地區的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的便秘發生率高達30%[2]。便秘可導致腹脹、腹痛、頭痛、頭暈以及食欲不振等不適[3]。通過改變灌腸模式與傳統小劑量保留灌腸方法的對比,觀察治療老年便秘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4月~2008年5月符合納入標準、由臨床醫生診治需要灌腸治療便秘的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受試者按事先確定的隨機數分配到各組。
1.2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65歲。②依據羅馬Ⅱ標準[4],符合以下6項中的2項或2項以上者視為便秘:①>1/4的時間里有排便困難:②>1/4的時間排便為顆粒或硬便;③>1/4的時間中有排便不盡感;④>1/4的排便中有肛門直腸梗阻感;⑤>1/4的排便需人工輔助(如手指摳、按壓盆腔);⑥排便次數<3次/周。排除標準:①解爛便,滿足腸激惹綜合征的診斷標準。②由腸道
腫瘤堵塞引起便秘。
1.3 方法 ①用物準備:對照組備常規用灌腸用物一套,灌腸筒內盛有灌腸液(遵醫囑)。實驗組:備常規用灌腸用物一套,一次性吸痰管一根、一次性輸液器一付、一次性輸液瓶備有0.9%氧化鈉100ml加入開塞露2支。輸液器一支(高度距床面45~60cm)。②患者準備:所有患者均進行飲食指導和心理疏導,兩組患者均在操作前由護士解釋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及操作過程如何配合,以取得患者的合作。③操作方法:對照組30例采用傳統小劑量保留灌腸法[5],實驗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輸液瓶里備0.9%氯化鈉100ml加入開塞露2支點滴式灌腸法,即將一次性輸液器插入裝有0.9%氯化鈉100ml加入開塞露2支一次性輸液瓶,按輸液法排氣后關閉調節器,去掉頭皮針頭,接上一次性吸痰管,用石蠟油潤滑一次性吸痰管前端35~45cm,將一次性吸痰管前端輕輕插入肛門,由于一次性吸痰管較細、軟,易因糞便阻力在腸腔內盤曲或被糞便阻塞,因此在導管末端兩側小孔完全沒入肛門后,開放調節器,邊插管邊注入灌腸液,一方面可增加導管的硬度,保持導管伸展。另一方面,可軟化及沖開糞塊避免阻塞,并可起到潤滑作用,利于導
管通行。在導管插入7~10cm時,停留灌注10s,后繼續插管,此后導管每進入3~4cm就停留一次,至深35~45cm。松開調節器,調節滴速為60~80滴/min,使藥液全部滴完,拔管后平躺至少10分鐘以上。
1.4 效果評價指標 ①臨床療效:排便時是否發生并發癥、患者滿意度、護士接受程度。②效果評價標準:患者滿意度判斷標準:插管時患者不緊張、不痛苦;灌入藥液后不從肛管旁滲出,使患者措手不及弄濕衣服受涼;灌腸后不因不能控制大便弄臟衣服、床單;患者暴露少。患者不滿意標準:與滿意度標準相反,只要具備其中一項即為不滿意。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治愈:便秘癥狀消失;好轉:能排出大便,但有排便不盡感;無效:便秘癥狀無明顯改善。治愈和好轉為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χ2=24.72,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患者滿意度、并發癥及護士接受程度比較 見表2。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并發癥及護士接受程度比較
3 討論
3.1 傳統灌腸法所用肛管管徑大及肛管插入不深,肛管前端僅能達直腸或直腸與乙狀結腸交接處,灌腸液直接進入直腸,常常達不到結腸上段,造成大量的灌腸液積存在的直腸中,但結腸內干硬的糞便未能充分軟化,不易排出,而較強的便意又使患者排便時過度用力屏氣,加重了心臟負荷,屏氣用力,對
冠心病患者可造成心肌缺血突然加重,甚至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直腸的長度為12~15cm,乙狀結腸的長度為40~45cm。結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儲存糞便。吳階平等[6]認為,糞便一般儲存在乙狀結腸內,平時直腸內無糞便,僅在排便前或排便時,才有糞便充盈。結腸運動有節段性和推進性兩類,后者將糞便向遠段推進。趙巍等[7]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灌腸,增加插入長度,可使灌腸液直接到達乙狀結腸,避免液體對直腸刺激而引起強排便反射。趙春玲[8]認為,一次性吸痰管口徑小,比灌腸管軟,對腸道刺激小,可減輕便意感,使溶液在結腸內保留時間延長,有利于大便充分軟化,從而達到有效治療目的。本文表1實驗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對肛門括約肌松弛、收縮無力的患者,可避免液體從導管旁流出;插管時遇到阻力小,減輕患者的痛苦或不適,真正體現人性化關懷。
3.2 表2顯示,實驗組患者滿意度與護士接受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不適感減少易于配合,且操作簡單,一次性輸液器、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輸液瓶取材方便,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且這些材料符合無菌要求,避免了交叉感染的發生。因此,老年人便秘需要灌腸治療時采用開塞露生理鹽水點滴式灌腸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參考文獻:兩種灌腸模式治療老年人便秘的療效比較,馬愛云,中國民康醫學2009年第21卷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