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媽媽十月懷胎,特別是決定自己生下寶寶后已經是歷經磨難,痛苦不堪了,但如果自然分娩后稍不留神遇到了傷口感染,那可就真真是要受盡折磨。如果傷口感染后不進行傷口護理,則會留下諸多婦科后遺癥。所以盡管是自然分娩,但有時傷口護理的知識還是需要了解,以備不時只需。
產后感染的原因:
陰道的環境在正常情況下,有許多種細菌在其中生長,并維持平衡。而自然生產時陰道及會陰部位不可避免會有或大或小的裂傷,造成陰道的細菌常污染到會陰傷口,所以理論上會陰傷口感染的機率應該很高。但是臨床經驗卻發現自然生產后,會陰傷口發生感染的機率卻很低。分析其原因,最主要是因為會陰的血液供應很好,使得傷口愈合較快,而且血液中的抗體也可以殺死細菌,因此不常發生感染。
自然生產后發生會陰傷口感染,最常見的原因是四度裂傷,即會陰傷口較大,裂到肛門及直腸黏膜。因為肛門及直腸黏膜含有許多感染力較強的細菌,而四度裂傷時,這些細菌污染到會陰傷口,因此較易在此繁殖而形成會陰傷口感染。四度裂傷一般發生在會陰傷口直切的機率較高,所以若產婦陰道與肛門距離較短或胎兒較大,可考慮會陰傷口斜切以避免四度裂傷。止血不完全或凝血功能不良所造成的會陰血腫,是其次常見會陰傷口感染的原因,因為細菌容易在血腫處生長繁殖。其它可能導致會陰傷口感染的原因,包括對縫線過敏、抽煙及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等。
感染后的傷口護理:
若會陰傷口感染較表淺而且面積小,一般不需重新縫合,只需要多泡溫水,再按時服用抗生素即可,大約七到十天即可痊愈。泡溫水的方式為先準備一干凈的塑料盆,其中裝入適量的溫水,另外可加入少許的優碘(約5~10CC),一天至少泡四次,一次十五分鐘,優碘的量可予以減少或不用。若會陰傷口感染較深或面積大,則需要盡快將縫線拆除,將傷口完全打開,然后每天泡溫水四次,并且使用靜脈點滴抗生素。
傷口再縫合的時機,以前的觀念認為須等到三到四個月后,主要因為以前的醫師認為必須等到三到四個月后,傷口才會完全干凈而且血液供應恢復正常;但是病患在此等待的時間,生活品質很差,而且心理上的不確定感也不好受,因此有醫師嘗試在傷口打開四到八天后,若傷口干凈即予以縫合,發現傷口愈合狀況相當良好。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傷口護理的總原則是傷口的良好修復有賴于合理的傷口處理,目的是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閉合傷口,完成再上皮化。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傷口護理的知識,歡迎向百濟護理師咨詢,全國統一服務熱線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