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受傷時,家長往往過于緊張,隨意聽信偏方處理傷口及傷口護理,這樣反而延誤了處理時機,造成更嚴重的發炎、感染。家長常出現的錯誤的傷口護理方法包括以下兩項,應避免之。
傷口護理誤區一、包緊傷口
醫師在手術完后將傷口包緊,是為了預防傷口腫脹,但仍以不影響血液循環為包扎原則。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的傷口接觸到空氣,或因傷口發癢而去搔抓,而把傷口包起來,卻阻礙了他的血液循環,甚至出現手、腳麻痹或是顏色變白的情形。過度包扎傷口不僅無法加速復原時間,還可能影響末稍循環與孩子的活動。
傷口護理誤區二、聽信偏方
各傷口種類、狀況不同,并不是所有傷口或是受傷部位都適合上藥。以燙傷來說,因屬于干凈傷口,沒有細菌,故不可使用優碘藥水,而應涂抹燙傷專用藥膏。部分家長會在孩子傷口上涂抹藥草,原本沒什么問題的傷口,隨意亂涂東西,可能會演變成嚴重的發炎,爸爸媽咪切忌聽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使孩子的傷口更為惡化。
處理傷口時,居家常備物品不需太多,但是真正有效又實用的東西可不能漏掉。這里提醒各位家長,黃藥水、紫藥水、紅藥水的滅菌效果皆不及優碘藥水,不需要準備。此外,雙氧水也可省略,僅以生理食鹽水或清水協助清潔即可。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傷口早點愈合,每天都幫他換好幾次藥,這樣的傷口護理作法有時反倒會本末倒置。表淺的傷口,大部分都可自行換藥,但若家長沒把握時,就應請醫師先觀察2、3天,看看傷口有無發炎的情況。而換藥次數多并不表示對傷口就是好的。干凈的傷口,不太需要換藥,但是臟的傷口有時一天要換個好幾次才夠,因此換藥次數要多頻繁?應視傷口種類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