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分娩后,很多新媽媽由于身體抵抗力較弱或腹部脂肪較厚,很有可能會引起傷口感染。所以新媽媽產后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恢復狀況,還有做好剖宮產術后傷口護理,確保身體健康,才能很好地照顧寶寶。那么,剖腹產媽媽的傷口護理要遵循哪些原則呢?下面百濟護理師為您介紹:
傷口護理原則一、保持傷口清潔,做到預防傷口感染,要特別注意腹部傷口愈合及護理。剖腹產后傷口分為二種,直切口與橫切口。產后第二天,傷口換敷料,檢查有無滲血及紅腫,一般情況下術后傷口要換藥兩次,第七天拆線。如為肥胖病人,或患有糖尿病、貧血及其它影響傷口愈合的疾病要延遲拆線。剖腹產后若產婦體溫高,而且傷口痛,要及時檢查傷口,發現紅腫可用95%的酒精紗布濕敷,每天兩次。若敷后無好轉,傷口紅腫處有波動感,就確認有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
傷口護理原則二、注意避免傷口碰水,自然產的產婦可以馬上洗澡,以淋浴為主。但剖腹產產婦原則上不要淋浴,一般都采用擦浴。若傷口碰到水,要立即消毒,同時蓋上消毒紗布。理論上選擇擦浴較安全,至少等拆線后再淋浴。
傷口護理原則三、剖腹產后,醫師會在傷口上貼美容膠,美容膠上再覆蓋紗布,紗布滿4天即可取下,美容膠約在一周后撕下,改貼換氣紙膠帶。淋浴后可將傷口上的膠帶全撕下,換上3M透氣紙膠帶2條,寬2.5公分順傷口貼上。貼透氣紙膠帶須與傷口平整密合,以壓迫疤痕,以免變寬變厚,3~4天更換一次,可碰水,碰水以后用干毛巾吸干表面,滿月后貼一層即可,持續3~6個月。每天用手指頭輕輕按摩傷口3到5分鐘,減少疤痕產生。
有些人因體質關系,瘢痕會越長越大,不但影響外觀,還會有瘙癢的困擾,處理上十分棘手,如果有這種體質,手術后不久應該使用硅膠片,以減少蟹足腫瘢痕疙瘩發生。由于手術傷口處理范圍較大,皮膚的傷口在手術后 5~7日即可拆線或去除皮膚夾,也有的醫院進行可吸收線皮內縫合,不需拆線。但是,完全恢復的時間需要4~6個星期。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傷口,使疤痕顏色加深。有結痂者勿用手抓,讓其自然脫落。免拉扯傷口,滿月后再作產后運動。
百濟護理師溫馨提示:好的產后護理是新媽媽恢復身體狀況的基礎。產后月經恢復的時候要注意傷口是否疼痛,因為在傷口處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表現為經期時傷口處持續脹痛,甚至出現硬塊。一旦出現此類癥狀,則應及早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