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完,上班干活,2018醫藥行業大變樣!
托管死不死?外資藥企還能紅多久?藥代將有兩個身份!
▍藥代備案正式稿,或馬上公布
總局和衛計委在2017年12月22日發布《醫藥代表登記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迄今剛好兩個月。
有專家推測,正式稿在春節后會馬上發布。據可靠消息,在這兩個月里,不少藥企都通過一定的道,向兩部委表達了看法。核心集中在綁定藥企備案,在實際操作中會造成管理多頭的局面。
另外,還有一種聲音認為:藥企委托銷售機構的藥代出現問題,對藥企連帶責任懲處過輕(脫產培訓少為期一個月)——根本起不到作用。對于管理藥代的尺度,討論激烈。
終版本會是怎樣,局部細節怎樣完善,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但有一點毫無疑問,藥代的工作必定趨于透明、陽光化。
▍外資藥企神話不再,面臨圍攻
截目前,總局已經公布兩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一共22個品規。在2018年會越來越多,據賽柏藍了解,不少大型藥企都分秒必爭搶占這個灘頭,以獲得醫保和集采的支持。
就實際情況看,醫院對原研藥的使用慣性依然牢固,當然,不排除合資藥企在圍攻迫近時的努力反擊。不過,國內藥企也在這場博弈中強悍進攻,牢牢抓住高層對過一致性評價藥品的扶持政策,堅決不讓原研藥獨占鰲頭。
2018年雙方對市場的爭奪和,會白熱化。放眼量,會有的國產藥品閃耀國內市場,撕掉“低質低價”的標簽。
▍醫院藥房托管兇猛,寡頭吞食市場
不管愿不愿意,托管兇猛的面短期內不可扭轉。
原因很簡單,醫院和接手藥房的藥企、藥商、當地主管部門利益一致。說到底,醫院藥房托管,只要這3方達成一致,這個事就能做成,不需要征求其他藥企、藥商的意見。
就當前政策和行業經濟面看,醫院要利潤、主管部門要政績,接盤的藥企或藥商可以提供嗎?當然可以。所以托管會普遍,深入。
醫藥寡頭經濟,明朗化。
▍營銷模式升級, 藥代有兩個身份
藥代備案制和醫院對拜訪的規定,使營銷模式不得不及時調整。有種看法認為,藥企會制定兩套推廣模式——陽光戰術和地下進攻。
很好理解,明面上的推廣、拜訪完全符合規定,出現在醫院什么地方、什么時間都讓監控后面的眼睛,挑不出任何毛病。
但,藥企會制定加嚴密的家訪,以及院外拜訪計劃,讓藥代執行。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方案,處于監控之外,于醫院對使用量排名靠前的藥品停用等規定,其實也有規避的方法。
一撥人馬,兩套戰術,2018年可能會有多藥企使用這個模式。之前也有,但是兩個戰術之間的界限不明顯,今年會涇渭分明——在醫院是未來的藥代,只傳遞學術信息,不承擔銷售任務;在院外,是過去的藥代,有些事還得繼續做。
來源:賽柏藍 作者:玉米
本文為轉,我們不對其內容和觀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