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屬中醫“白”的范疇,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發的炎癥性
皮膚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法,特別是根治較為困難,本病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現將銀屑病的中醫藥治療新近況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由外邪內侵,七情內傷,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內外和邪、熱雍血絡所致。范氏[1]認為,銀屑病的病因病機為:(1)素體燥熱,又因外感邪毒,搏于肌膚,郁而化熱,而成血熱之證;(2)病久耗傷氣血,肌膚失養;(3)七情所傷,氣滯血瘀或久病成瘀,瘀血阻絡,肌膚失養;(4)飲食不節,濕熱內生蘊結肌膚;(5)熱蘊日久,化火炎膚。
2 臨床表現及分型
本病好發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遺傳傾向。主要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并且除紅斑、丘疹和鱗屑外,尚可有水皰、膿皰等皮損,以四肢伸面、頭皮和背部較多。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征,一般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及紅皮病型四種類型,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
3 治療
3.1 中醫治療
3.1.1 辨證治療 吳氏[2]將本病分為三型,(1)血熱型:治療以涼血清熱解毒為主,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生槐花、板藍根、白鮮皮、白花蛇舌草15 g,白茅根、土茯苓各30 g,紫草、金銀花各10 g,甘草6 g;(2)血燥型:治宜養血活血潤燥為主,藥用生地、首烏、麥冬、丹參、白鮮皮各15 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雞血藤各30 g,當歸、紅花各10 g;(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軟堅為主,藥用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當歸、烏梢蛇各10 g,雞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白鮮皮、赤芍各15 g,丹參20 g,甘草6 g。共治療血熱型20例,血燥型9例,血瘀型13例,總有效率為93%。梁氏[3]運用養血潤燥、清熱利濕之劑治療。藥物組成:生地15 g,當歸10 g,牡丹皮10 g,紅花6 g,烏梢蛇15 g,丹參30 g,土茯苓30 g,白鮮皮1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赤芍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3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4個療程后進行療效判定。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時氏[4]將本病分為三型,(1)血熱型,治宜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方用土槐飲加減:土茯苓30 g,槐花30 g,金銀花20 g,板藍根15 g,紫草10 g,白茅根30 g,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白鮮皮30 g,丹皮15 g,丹參30 g。水煎服。(2)血燥型,治宜養血潤膚,健脾除濕。方用養血潤膚湯: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丹皮10 g,丹參15 g,土茯苓30 g,白鮮皮30 g,石斛15 g,玉竹10 g,烏蛇10 g,草河車15 g,白花蛇舌草15 g。水煎服。(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除濕解毒。方用丹參30 g,赤白芍各15 g,三棱6 g,莪術6 g,丹皮15 g,生地30 g,川萆15 g,白鮮皮30 g,烏蛇10 g,鬼箭羽10 g,土茯苓30 g,板藍根15 g,白花蛇舌草15 g,甘草6 g。水煎服。療效顯著。王氏[5]用白虎湯加減治療銀屑病40例,基本方:石膏、白芍、元參、雙花、白鮮皮、蒲公英各20 g,生地25 g,丹皮、知母、烏蛇各15 g,當歸、防風各12 g,柴胡、全蝎、甘草各9 g。加減:癥狀重者加蒲公英、白鮮皮各30 g,苦參15 g,黃柏、蒼術各10 g;輕者則基本方減量。水煎日1劑,睡前2 h服用。連續用藥3~6個月。結果痊愈29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李氏等[6]總結何炳元教授辨治兒童銀屑病經驗,何教授結合銀屑病的病因病機及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將兒童銀屑病分為血熱、血燥、血瘀、血虛四型,并用銀翹湯加減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張氏等[7]將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2例用自擬土茯苓湯,藥用:土茯苓30 g,生槐花30 g,生地30 g,白鮮皮15 g,忍冬藤15 g,蚤休15 g,紫草15 g,大青葉15 g,山豆根9 g,生甘草6 g。加減變化:心煩口渴加黃連、麥冬;大
便秘結加大黃、火麻仁;紅斑面積大加重生地用量,酌加丹皮、白茅根。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連服2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對照組64例口服復方青黛丸,主要成分:青黛、烏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參、白鮮皮、土茯苓、建曲、馬齒莧、山楂(焦)、五味子(酒)等。每次1袋(6 g),每日3次,20天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兩組均外用2%苯海拉明乳膏(自制),每日2次,作為安慰劑。治療期間均不用其他相關性治療銀屑病的藥物。治療效果:治療組臨床治愈51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4.44%;對照組臨床治愈29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6.56%。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2=7.59,P<0.01)。康氏[8]用自擬消銀涼血飲治療銀屑病90例。方藥組成為:當歸、川芎、何首烏、芒硝各10 g,生地、赤芍、紫草、白鮮皮、白蒺藜、槐花各15 g,紅花9 g,甘草6 g,雞血藤30 g。濕盛者加薏苡仁15 g;癢重者加蟬蛻10 g。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10劑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判斷療效。治愈62例,顯效1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
3.1.2 外治法 陳氏[9]觀察冰黃膚樂軟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將64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外用冰黃膚樂軟膏,每日2次,對照組外用5%硼酸油膏,每日2次。系統治療兩組相同,每日觀察記錄,每3周為1個療程,連續觀察2個療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7%,對照組為6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歐陽氏[10]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的論治體會,妥善處理皮損局部以皮洗Ⅰ號(桑白皮、地骨皮、白鮮皮、皮硝、大青葉各30 g,皂角刺15 g)煎液外洗,有很好的清潔、收斂、止癢作用;或用青黛散調麻油外涂皮損處,每日1~2次,對于去脫痂皮、保護皮損不受感染有積極的作用;后期鱗屑多,伴有瘙癢者,可用藥熏Ⅰ號(九里光、虎杖、苦參、白鮮皮、白及各30 g,紫蘇、香薷各15 g)煎液藥浴或熏蒸,具有良好的解毒除濕、疏風輕體的效果。謝氏[11]應用西雙版納制藥廠用龍舌蘭科植物龍血樹生產的血竭原料(含量98%以上),與95%醫用酒精配制成5%血竭酊,按2%比例加入淡酮作皮膚滲透劑。每次用溫水洗凈患處后用藥外涂,每日2~3次,療程為8周。結果痊愈率92.5%,總有效率達100%。
3.1.3 其他 周氏等[12]選用大椎、陶道、雙側肝俞、脾俞,先用三棱針點刺,然后拔罐,留罐5~10 min,起罐后放血0.3~0.5 ml,再取胸5~6、腰1~2二夾脊穴,電針20 min。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本病87例,治愈率81.7%,有效率100%。賈氏等[13]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給予清開靈20~50 ml加入生理鹽水300 ml,每日1次靜脈滴注,30天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治療71例,治愈52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0%。
3.2 中西醫結合治療 楊氏等[14]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對照組口服
迪銀片,治療組在口服迪銀片的基礎上加皮膚病血毒丸,均連續服藥1個月,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治愈率分別為60.0%和23.3%,可見迪銀片配合中藥皮膚病血毒丸治療銀屑病,較單用迪銀片好。張氏等[15]中藥用苦參、狼毒、大青葉、板藍根,北豆根、生地黃、玄參各等份,共為細末,裝入膠囊,每粒重0.5 g,每次服5粒,每天3次,飯后服。西藥用恩林軟膏加凡士林(濃度為0.05%),每天外擦2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取得較好療效。范氏[16]觀察中藥復方聯合胸腺因子D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中藥組成:生地、土茯苓、紫草、白花蛇舌草、丹皮、虎杖、白鮮皮、雷公藤、赤芍、北豆根、露蜂房、草河車等。靜止期加澤蘭、丹參;進行期加水牛角、青黛。常規水煎2次,合并濾液500 ml,分2次口服。同時,胸腺因子D注射液(10 mg/支,福建金山藥業公司生產)每次1支,兒童減半,肌注,隔日1次。治療2個月后有一定療效。車氏等[17]觀察迪銀片并二冬活血湯治療銀屑病的療效。治療方法:將7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口服迪銀片5片、每日2次,并服二冬活血湯:天冬、麥冬、玄參、當歸各15 g,雞血藤、生地、土茯苓、丹參各30 g,白鮮皮、青黛、桃仁各10 g。血熱明顯酌加生地、丹皮、黃芩;血瘀重者酌加三棱、莪術;癢甚者加威靈仙、桑枝等。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對照組30例僅口服迪銀片5片,每日2次。兩組均連服4周。治療期間兩組均不服用其他藥物。觀察表明,此法既保持了迪銀片起效快、療效高的優點,又較好地消除了迪銀片的副作用,因而適于臨床應用。龐曉文等[18]采用甘利欣聯合山莨菪堿治療靜止期尋常性銀屑病51例。將甘利欣注射液150~2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或50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后總結療效。甘利欣組27例中治愈7例,顯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8.89%。甘利欣聯合山莨菪堿組24例中,2例出現瘙癢性皮疹而停藥,其余22例中痊愈13例,顯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45%。聯合組療效明顯優于單純甘利欣組。張氏等[15]分別采用PUVA和311 nm NB-UVB照射治療146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并以銀屑病面積和嚴重度指數(PASI)評價療效,分析照射劑量等對療效和復發的影響。結果表明NB-UVB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與PUVA相當,NB-UVB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PUVA組,不良反應較少。
4 結語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頑固性皮膚病,本病病因至今不明,臨床難以根治,往往需要長期治療。中醫中藥療法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標本兼治,治療本病可延長復發時間,副作用小,療效確切,但起效較慢。發揮中醫藥的優點,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和預防銀屑病具有廣闊的前景。
參考來源: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年11月4卷22期;《銀屑病的中醫藥治療新進展》;程仕萍 周平生 張琴 李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