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斯匹仁諾)治療甲真菌病30 例臨床觀察
宮 莉,高延榮
(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皮膚科,黑龍江哈爾濱150010)
甲真菌病是皮膚科的一種常見病,因其致病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因此外用藥物治療不理想,我們自1999 - 01~2000 - 11 間用西安楊森制藥廠生產(chǎn)的伊曲康唑(斯匹仁諾) 治療甲真菌病30 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30 例患者均為來我院就診的甲真菌病人,真菌學(xué)鏡檢和培養(yǎng)陽性而確診。所有病例均在用藥前2d 內(nèi)無系統(tǒng)使用抗真菌藥物;在用藥前1d 內(nèi)無系統(tǒng)使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無外用抗真菌藥物或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對
伊曲康唑或其賦形劑無過敏史;不伴肝、腎、血液疾病,免疫功能抑制,
銀屑病和其他嚴(yán)重自身疾病;無妊娠、無授乳或6 個月內(nèi)計劃妊娠。30 例患者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22 歲~65 歲,平均4315 歲。病程3 個月~12 年,平均6115 年。單純性指甲真菌病6 例(20 %) ,單純趾甲真菌病8 例(2616 %) ;指甲及趾甲均受累16例(4616 %) 。病指(趾) 甲包括甲分離、甲增厚、甲溝炎及嵌甲等癥狀。其中伴有手癬者6 例,伴有足癬者10 例。
1.2 用藥方法
1.2.1 指甲真菌病:于第1 周和第5 周各連續(xù)7d 口服伊曲康唑200mg (20ml) ,一天分兩次用。單純性指甲真菌病患者共6 例,采用此方法。
1.2.2 趾甲真菌病:于第1 周,第5 周,第9 周各連續(xù)7d 口服伊曲康唑200mg ,2 次/ d ,單純性趾甲真菌病及指甲并趾甲真菌病患者24 例均采用此方法。該藥于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且與富含油脂食物一起服用。觀察中均不使用其他任何口服及外用的抗真菌藥物。
1.2.3 臨床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
治愈:病甲完全消退,真菌直接鏡檢和(或) 培養(yǎng)陰性;顯效:病指(趾) 甲消退≥60 % ,真菌直接鏡檢陰性或可見殘存破壞的菌絲、孢子,培養(yǎng)呈陰性; 好轉(zhuǎn): 病甲消退≥20 % , <60 % ,真菌直接檢驗和(或培養(yǎng)) 可呈陽性;無效:病甲消退<20 % ,真菌直接鏡檢陽性。
2 結(jié)果
2.1 30 例患者中,真菌直接鏡檢均呈陽性(100 %) ,真菌培養(yǎng)陽性27 例(90 %) ,但未做菌種分類。
2.2不同時間的總體療效(見表1) 略。
從表1 中可以看出,痊愈率在停藥后3 個月、6 個月、9 個月分別為1313 %、76166 %、83133 %。提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痊愈率逐漸提高,且在停藥后3 個月~6 個月期間增加最快,在停藥后6 個月與9 個月期間繼續(xù)提高。
2.3 不同時間的真菌學(xué)療效和分別以直接鏡檢,培養(yǎng)陰性為指標(biāo)的真菌清除率(見表2) 。
表2 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真菌學(xué)療效逐步提高,并且在停藥后即刻,停藥后6 個月時,以鏡檢陰性為指標(biāo)的真菌清除率分別為36166 %、93133 %;以培養(yǎng)為指標(biāo)的真菌學(xué)清除率為66166 %、96166 %。
2.4 不良反應(yīng) 30 例患者中,有1 例發(fā)生上腹部不適、惡心,停藥后癥狀消失。
2.5 復(fù)發(fā) 30 例患者在停藥9 個月前無1 例復(fù)發(fā);停藥9 個月后,有1 例復(fù)發(fā)。
3 討論
甲真菌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真菌繁殖體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很大,同時還可能發(fā)生并發(fā)癥,是一種較難治愈的疾病。伊曲康唑是一種廣譜的口服抗真菌藥物,它能迅速穿入甲板,并長期存在于甲內(nèi),對皮膚癬菌、酵母菌和霉菌感染均有療效,本組30 例甲真菌病患者,全部采用沖擊間歇療法進行治療。結(jié)果表明: (1) 隨著時間的推移,痊愈率逐漸提高,且在停藥后3 個月與6 個月期間增加最快,在停藥6 個月與9個月期間繼續(xù)提高。(2) 從真菌學(xué)療效看,隨著時間的推移,真菌學(xué)療效逐漸提高;且觀察組中僅有1 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因此,該藥為一種安全性好、廣譜的抗真菌藥物。
參考文獻
〔1〕 趙辨1 臨床皮膚病學(xué)〔M〕1 江蘇:江蘇科技出版社,19881392~3931
〔2〕王望梅,孫祥銀1
伊曲康唑治療
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療效觀察〔J〕1 臨床皮膚科志,2000 ,29(2) :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