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皰疹(Genital herpes, GH)主要是由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Ⅱ, HSV-Ⅱ)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近10余年來,GH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據WHO估計每年的新發病例約2 000萬,已成為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1]。GH癥狀多種多樣,且常反復發作,它不僅表現為生殖器炎性病變,還可誘發
宮頸癌、
陰莖癌和
前列腺癌等生殖器惡性病變,目前尚無根治該病的有效藥物和方法[2]。自2001年10月以來,應用五草抑皰飲治療生殖器皰疹,并觀察了其對患者HSV II的影響,結果報告如下。
目的:通過觀察五草抑皰飲治療生殖器皰疹臨床療效及其對生殖器皰疹患者單純皰疹病毒II(HSV II)的影響,以評估五草抑皰飲治療生殖器皰疹的療效。
方法:將95例生殖器皰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8人、對照組47人。分別服用五草抑皰飲和泛昔洛韋。主要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對生殖器皰疹患者單純皰疹病毒II(HSV II)進行檢測。
結果: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尤以治療組癥狀改善最為明顯。兩組近期療效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HSV II定量PCR比較,治療后HSV II均有明顯變化,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意義(P<0.05)。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五草抑皰飲可明顯改善生殖器皰疹患者臨床癥狀,療效與泛昔洛韋相當,其機制可能與抑制HSV II作用有關。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來源 全部病例均來自海醫附院皮膚性病科門診和省
皮膚病醫院門診,時間2005年3月~2006年12月,全部病例具有典型的GH的臨床癥狀與體征。納入標準參照衛生部2000年制定的《性病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生殖器皰疹診療規范》中制定的關于復發性生殖器瘡疹的診斷標準:①有不潔性生活史;②外陰生殖器或肛周部位出現多個群集小水皰,皰壁薄,皰液清,易潰破形成淺表糜爛;③實驗室檢測PCR-HSV-II (+)。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病人;嚴重的合并癥、并發癥;試驗藥物禁忌癥、過敏;最近3個月參加過其他臨床試驗;不具有法律能力或法律能力受到限制;研究者認為不適合參加該試驗的任何其他情況。
1.2 實驗分組 采用查隨機數字表分配法將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8人、對照組47人,共97人。2組在性別、年齡、病期等一般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臨床采用單盲法給藥,實驗組口服五草抑皰飲(由海南醫學院藥學系提供,100ml/袋,每袋相當于生藥含量120g) 100ml Bid;對照組口服泛昔洛韋液(珠海麗珠制藥廠,由海南醫學院藥學系加工制成口服液,每100ml含泛昔洛韋0.3g) 100ml Bid,兩組均空腹給藥,療程均為2個月。
1.4 療效標準 痊愈:1周內皮疹全部消退愈合,自覺癥狀消失,觀察半年無復發;顯效:皮損1周內愈合,半年內復發1次;有效:皮損1周內愈合,半年內復發2次;無效:皮損1周內未能完全愈合,復發次數無明顯減少者。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臨床表現,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按0~3級程度進行評分[3](0-無,1-輕,2-中,3-重);同時觀察有無全身毒副反應。
1.6 試驗指標檢測 生殖器皰疹病毒DNA:分別采集治療前和治療3月后的患者置于無菌玻璃管,標本存于-20℃冰箱待檢。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儀器選用美國Perkin Elemer公司制造的PE7700型定量PCR儀。所用的H5V-2熒光定量PCR診斷試劑盒購自中山醫科大學達安基因診斷中心(衛生部生物試劑定點生產單位),試劑盒包括DNA提取液,HSV-PCR反應管,陽性定量質控標準品(107基因拷貝/μl)。
定量PCR檢測主要步驟:A:標本經處理后加入HSV PCR反應管先進行熒光檢測,讀取并記錄初始吸光度值A0,然后進行常規PCR擴增40個循環。B:PCR反應后熒光檢測:待各PCR管充分冷卻至33℃后,迅速將擴增后的反應管放入熒光檢測儀,讀取并記錄吸光度值A1,熒光激發波長為487nm,檢測波長為525nm。結果判定:在判定試驗有效的前提下,樣品吸光度值A>N+4/5 ×(P1-N)判為陽性(注:N為陰性對照管的吸光度值,P1為102基因拷貝/μl陽性質控管的吸光度值)。
1.7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按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應用SPSS10.0 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2 治療結果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兩組近期療效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組48例,痊愈39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對照組47例,痊愈37例,顯效4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
2.2 兩組前后病損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尤以治療組癥狀改善最為明顯。兩組近期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1。
表1 兩組前后病損積分比較(略)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定量PCR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HSV II定量PCR比較,治療后HSV II均有明顯變化,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意義(P<0.05)。但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果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定量PCR比較(略)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不良反應 兩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生殖器皰疹(GH)是由單純皰疹病毒II(HSV II)感染生殖器皮膚和粘膜所致的炎癥、水皰、潰瘍性的一種性傳播疾病(STD)。在中醫學中生殖器皰疹屬“熱瘡”、“陰瘡”、“火燎皰”、“照火噓”等范疇。其發病原因為一是不潔性交,感染“瘡毒”;二是肝經濕熱下注;三是風熱所致。其病機為淫毒運熱,上蒸下迫而發本病[1]。典型的GH表現為外生殖器皮膚粘膜的紅斑或丘疹、多數水皰,皰破形成潰瘍,結痂而愈。若無繼發細菌感染,不留
瘢痕。初次發病多有局部疼痛或癢、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及一般病毒感染的癥狀。目前臨床上尚無徹底治愈GH的藥物,避免非婚性生活是防止發病的根本措施。治療首選泛昔洛韋,泛昔洛韋是目前在感染細胞內作用時間最長的抗病毒藥,楊慧蘭等[4]報道泛昔洛韋治療復發性GH,在療效和降低復發率等方面都明顯優于阿昔洛韋。故本次實驗選取泛昔洛韋為對照組用藥。抗病毒藥物能縮短GH病程,減少病毒排放,促進皮損愈合,抑制皰疹復發,但并不能防止潛伏感染的建立或改變復發頻率與特點。對于HSV感染的復發問題,尚無有效辦法[5]。
目前已經從臨床與實驗研究中發現一些具有較好抗病毒作用、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的中藥或方劑[6,7]。但大多數臨床研究(約50%)缺乏統一的量化指標[2]。而對于專方治療GH作用機制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特別是專方對GH患者HSV II的影響研究則還處于起步階段。基于此,對治療生殖器皰疹有效的中藥組方制劑進行研究成為必要。“五草抑皰飲”是由車前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燈芯草、敗醬草等組成,針對生殖器皰疹淫毒運熱,上蒸下迫的病機,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祛瘀的功效,切合生殖器皰疹的發病機制。本次實驗觀察了其治療生殖器皰疹的療效,結果發現“五草抑皰飲”可明顯改善生殖器皰疹患者臨床癥狀,療效與泛昔洛韋相當,其機制可能與抑制HSV II作用有關。初步奠定其臨床運用的理論依據,為最終開發應用打下基礎。
參考來源:《中國熱帶醫學》2007年11月7卷11期;《自擬五草抑皰飲治療生殖器皰疹的臨床療效觀察》;尹德輝 馮志成 戴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