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主要侵犯皮膚、黏膜,以群集性小水皰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累及神經和皮膚的病毒性
皮膚病,為皮膚科的常見病。根據患者的發病特點,治療上主要分為兩部分:內服藥物抗病毒、止痛、消炎的治療;外用藥物促進皮疹的干燥、消炎、脫痂的治療和護理。其中,皮疹的治療和護理,以劑型的選擇尤為重要,恰當地選用劑型,可以促進皮疹的愈合。1997年5月~2004年5月,我們對52例帶狀皰疹住院患者進行了合適的皮膚護理和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2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男32例,占61.5%,女20例,占38.5%。年齡26~73歲。病程2~20d,平均5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單側神經痛。皮疹以紅斑、水皰為主者23例,占44.2%;皮疹以糜爛、滲出為主者17例,占32.7%;皮疹以結痂為主者12例,占23.1%。軀干部發疹者38例,占73.1%;頭部發疹者10例,占19.2%;下肢發疹者4例,占7.7%。其中有7例入院前曾經用過外貼藥膏等不當治療,致皮疹潰爛、滲出。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患者應臥床休息,病初因為疼痛,應給予十分安靜的環境及心理護理,介紹和疾病相關的知識。勸告患者避免搔抓,衣著應柔軟,健側臥位,以防水皰破潰及繼發感染。老年人的神經痛往往嚴重,即使皮疹完全消失,也常有后遺神經痛數日甚至更久,所以一定要充分進行抗炎、止痛治療。
2.2 治療和護理方法 內服藥物常規服用阿昔洛韋等抗病毒,強的松、消炎痛、呋喃硫胺等消炎、止痛藥物。外用藥物的選擇,主要是促進皮疹的愈合。因為外用抗病毒、消炎、止痛藥物一般難以滲透到神經組織發揮作用,所以,藥物的劑型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合適的劑型可以促進皮疹的愈合。對于急性期患者,皮疹主要是紅斑、水皰和糜爛、滲出,劑型選擇以溶液、洗劑為主,通過液體的揮發作用,促進局部皮疹 的干燥、收斂。對于恢復期患者,皮疹以結痂為主,一般選擇軟膏、霜劑,使痂皮軟化,以利脫落。在實際操作中,對于紅腫、丘皰疹、水皰及糜爛的皮膚損傷,主要使用生理鹽水間斷濕敷,30min/次,8次/d。濕敷可以使紅腫消退;使丘皰疹、水皰干燥、成痂;使糜爛面收斂,并吸除污物。對于結痂的皮損,主要使用酞丁胺軟膏外涂,軟膏劑型可以促使痂皮軟化,逐漸自行脫落。
3 結果
紅斑、水皰患者,經過生理鹽水濕敷,3~6d,紅斑消退,水皰干枯、結痂;糜爛、滲出患者,經過生理鹽水濕敷3~6d,創面干燥收斂,新生組織覆蓋創面。結痂患者,經過酞丁胺軟膏外涂3~6d,痂皮漸軟化、脫落。
4 體會
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內服抗病毒、消炎、止痛藥物。對于皮損的治療和護理,主要是促進皮疹愈合、預防并發癥、后遺癥。由于外用的抗病毒、消炎藥物難以滲入體內神經組織發揮作用,所以選擇合適的劑型尤為重要。在急性期,皮疹主要為紅斑、水皰、糜爛,局部炎性滲出物較多,如果外用軟膏等劑型,不利滲出物揮發,難以促使皮疹干燥、收斂,宜使用生理鹽水濕敷,以利滲出物揮發而起作用。在恢復期,皮疹以結痂為主,質地較硬,和衣服摩擦,易疼痛、破爛、出血,施以軟膏外涂,可以保濕、軟化痂皮,促進早期脫落。根據皮疹類型和變化,選擇合適外用藥物,可以促進皮疹愈合。
此外,心理護理應用到整個治療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可以減輕患者痛苦,達到滿意的治療和護理目的。
參考來源:《淮海醫藥》2007年4月25卷2期;《帶狀皰疹52例皮膚護理體會》;任莉,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