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性腹膜炎是由淋病雙球菌感染引起的腹部炎癥。我科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對收治的81例淋病性腹膜炎患者施行心理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81例淋病性腹膜炎患者中男12例,女69例,年齡19~45歲。
2 心理反應
2.1 焦慮恐懼心理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性是難以啟齒的問題,病人患有淋病后因怕別人知道對自己影響不好,又怕醫生護士對自己持歧視態度,不敢去正規醫院就診,而去私人診所或江湖游醫那里診治,故病情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療,而且花費較大,病人的思想壓力也越來越大,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有配偶的患者怕把淋病傳染給對方,引起家庭內部矛盾,于是采取躲避的方式,心理壓力非常大,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欲差、
失眠等。
2.2 性格改變 由于患難以啟齒的病,又不能向誰訴說,使患者變的沉默寡言,煩躁易怒。
2.3 悲觀失望 患者認為此病難以醫治,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表現為后悔、自暴自棄、自傷。
3 護理對策
3.1 心理疏導 熱情接待患者,用坦誠的態度與患者交 談,對患者的隱私保密,對他們的不幸深表同情和理解,使他們懂得不幸既然發生,就必須勇敢面對現實,急躁、憂郁都不利于疾病的恢復,只有振作精神配合治療才能早日康復。
3.2 心理安慰 將治愈的病例介紹給患者并向他們講解現代醫藥科技不斷發展,已不斷推出更新更好的藥物,只要經過早期診斷和徹底治療是完全能夠治愈的,從而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3.3 衛生宣教 向患者宣傳此病雖沒有疫苗,卻可以防止。避免性亂交,提倡建立文明的行為方式,可以防止淋病的傳播,從而避免發生淋病性腹膜炎。此外,個人預防應做到不公用毛巾,不穿他人的內褲和游泳衣,去公用浴室洗澡最好用淋浴。
4 體會
創造舒適的就醫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做好心理護理的前提。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更深入細致的了解病人的心理情況,然后安慰、疏導病人,使之將負性心理轉為正性心理。心理護理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醫生護士不能忽視的問題。我們要針對性的剖析患者心理反應產生的原因,再對其進行心理調整和治療,使病人得到根本性的治愈。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4年9月2卷9期;《淋病性腹膜炎患者的心理反應及護理對策》;田桂香 劉 靜 彭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