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軍工醫院皮膚科 (西安710077) 常建祝 郭 群
摘 要 目的: 通過對頭孢曲松鈉、大觀霉素治療無合并癥淋病的療效對比, 為合理選擇用藥提供臨床依據。方法: 采用臨床對比的方法, 入選病例隨機分為頭孢曲松鈉(A組)134 例大觀霉素(B組)129 例, 治療10天 , 記錄其療效和副作用, 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頭孢曲松鈉和大觀霉素組的有效率分別為 97. 8%和 89. 6%, 出現不良反應分別為 2 例和8 例, 經統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 頭孢曲松鈉的療效優于大觀霉素組, 且副作用小, 結果提示, 治療淋病首選頭孢曲松鈉。
淋病是我國目前性傳播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病種,在急性期如得不到有效治療,可以導致嚴重的合并癥,而淋球菌對傳統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環素的耐藥性逐漸增加,在抗生素濫用及耐藥株大量產生的今天,合理選用有效的抗生素,即使控制急性淋病的病情,減少合并癥的發生至關重要。我們采用頭孢曲松鈉(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羅氏芬)治療急性淋病并與大觀霉素作對照比較,收到了比較理想的療效。
資料與方法
1. 病例選擇 所有病例均為 1999 年 10 月至2001 年10 月我院門診診斷為無合并癥急性淋病, 入選前未經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頭孢曲松鈉組 134 例, 男性 92 例, 女42 例; 大觀霉素組 129 例, 男性 88 例, 女性 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分布等方面統計學上無顯著差異 > 0. 05 , 資料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在治療前均作分泌物涂片見到淋病奈瑟雙球菌及淋病奈瑟雙球菌培養陽性, 紙片法藥敏試驗表明, 頭孢曲松鈉組5 例耐藥, 大觀霉素組7 例耐藥。
2 治療方法 組用頭孢曲松鈉 2. 0g , 靜脈滴注, 1 次/d,連用 10d ; B組用大觀霉素 2. 0g ,肌肉注射,1次/d,連用10d。治療結束后復診,并復查分泌物涂片和細菌培養,治療期間禁止性活動。
3.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及尿道膿性分泌物消失,前列腺液或宮頸粘液涂片和淋球菌培養陰性; 顯效: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分泌物明顯減少, 但涂片和淋球菌培養仍未能轉陰; 改善: 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分泌物減少, 涂片和細菌培養仍為陽性; 無效: 治療前后無變化。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治愈率間比較應用ⅹ2 檢驗。
結果
A組治愈 131 例, 改善 3 例, 無效 0 例, 治愈率 97. 8%, 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2 例, 占 1. 4%。B組治愈 125 例, 改善 4 例, 無效 0 例, 治愈率 89. 6%, 發生藥物不良反應8 例, 占6%。兩組間比較其治愈率及藥物副作用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A組的療效優于B組, 且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討論
近來年, 由于多種原因, 淋病成為目前性傳播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病種。若在急性期得到及早和合理的治療, 合理選擇有效抗生素, 足量規則用藥, 可有效控制其病情發展,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反之, 在急性期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或濫用抗生素致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后期可發生較嚴重的并發癥, 則治愈率降低。故目前多提倡早期治療, 選擇高效抗生素靜脈滴注和足量規則治療。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 1985 年的“STD 治療指南”中不再推薦青霉素與四環素作為淋病的首選藥物, 而選用了頭孢菌素及大觀霉素和喹諾酮類藥物。頭孢曲松鈉為第三代頭孢菌素, 克服了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的不足。通過抑制細胞壁 的合成而有殺菌作用, 對淋球菌有極強的殺菌作用, 對大多數β-內酰胺酶具有很高的穩定性, 且具有抗菌活性強, 抗菌譜廣, 半衰期長達 8h , 單劑靜滴能維持 24h 殺菌活性, 副作用小, 只需 1d 一次給藥即可廣泛分布于組織和體液中, 使用方便等優點, 是近年來用于治療淋病首選的第一線藥物。大觀霉素屬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抗菌譜窄, 且不良反應較大, 主要為腎毒性而致蛋白尿和第 8 對顱神經的毒性, 有報道大觀霉素對聽神經毒性作用而致患者耳聾。加之大觀霉素不能靜脈用藥, 只能供肌肉注射, 影響其療效, 增加了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 部分病人難以接受。本文病例中有2 例出現耳鳴, 3 例蛋白尿, 1 例尿量減少, 僅用4 停止用藥, 改為頭孢曲松鈉靜滴后好轉。而頭孢曲松鈉組僅有 2 例出現胃部不適, 在停藥的情況下加服泰胃美后癥狀消失。本文資料表明, 頭孢曲松鈉用于急性淋病的治療與大觀霉素相比, 其療效好, 副作用少, 使用方便, 可作為治療急性淋病的首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