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蕁麻疹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治療方法也很多,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的病因難以確定,加之治療的不規范和不科學,往往導致病程越來越長,病情越來越重,最后成為頑固性蕁麻疹,增加了治療的難度。為尋求較好的治療效果,筆者在復習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經驗,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蕁麻疹16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目的: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的方法、療效和不良反應等體會。方法:統計運用H受體拮抗劑、氨苯砜和傳統中藥烏蛇止癢丸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的療效、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結果:16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其中5例(31.25%)出現輕微不良反應。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療效確切,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6例患者均來自門診,具有典型癥狀,男9例,女7例;年齡25~58歲,平均36.5歲;病程10~124個月,平均38.3個月;每例均有多次就診史,療前單純使用一種抗組胺藥物治療無效者12例,有效者4例(但停藥后又復發);每日發作1次以上者10例,隔日發作1次以上者4例,3~5日發作1次2例;人工劃痕征陽性者11例,寒冷性蕁麻疹5例,日光性蕁麻疹2例,發作時伴腹痛者1例。
1.2 治療方法 賽特贊(鹽酸西替利嗪)每日1次,每次10mg,烏蛇止癢丸2.5g/次,西咪替丁0.2g/次、氨苯砜50mg/次,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未愈者繼續下一個療程。完成療程后,所有病例都進行鞏固治療。賽特贊每日1次,每次10mg,烏蛇止癢丸2.5g/次,西咪替丁0.2g/次,氨苯砜50mg/次,每日2次,服1個療程后,繼續用賽特贊每日1次,每次10mg,烏蛇止癢丸2.5g/次,西咪替丁0.2g/次、氨苯砜50mg/次,每日1次,連服1個療程,最后,賽特贊每日1次,每次10mg,連服2個療程。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16例患者中,4例服1個療程+鞏固療程共50天;9例服2個療程+鞏固療程共60天;3例服3個療程+鞏固療程共70天。鞏固療程結束后,16例患者全部治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1年后隨訪有1例(6.25%)復發。
2.2 不良反應 2例(12.50%)出現胃腸道癥狀,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等;3例(18.75%)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嗜睡、頭暈等,但均為一過性不適,不久即自行消失,不影響治療。
3 討論
賽特贊是印度太陽藥業有限公司生產進口的選擇性H1受體拮抗劑,對其他受體的作用很小,沒有抗膽堿和抗5-羥色胺作用,它能抑制變態反應中組胺介導的早期反應,也能減少變態晚期反應炎性細胞的移動和介質的釋放。西替利嗪已廣泛應用于治療各種蕁麻疹,且療效不錯[1]。烏蛇止癢丸是廣州中藥廠生產的,主要成分有烏梢蛇、防風、蛇床子、苦參、黃柏等組成的中成藥,主要有養血祛風、燥濕止癢的功效,對于慢性蕁麻疹亦有較好的療效,而且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氨苯砜是一種砜類抗菌藥,主要用于治療麻風病,對多種
皮膚病亦有療效,可能與氨苯砜穩定溶酶體膜、抑制溶酶體膜的活性有關,與西咪替丁同時使用可以減少副作用發生[2]。西咪替丁是H2受體拮抗劑,它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對抑制性T細胞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或對淋巴細胞有免疫刺激作用,它與H1受體拮抗劑聯用對慢性蕁麻疹有良效[3]。筆者將4種藥物聯合使用,既考慮到H1和H2受體拮抗劑的聯用,又采用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另外還增加了氨苯砜的輔助作用和減輕副作用的效果,從而達到高效、安全的目的。至于療程較長是因為16例患者都是頑固性蕁麻疹,如果鞏固治療時間太短,停藥后的復發率就會增加,這是平時經驗決定的。筆者認為,這四種藥物聯合治療頑固性蕁麻疹效果顯著、副作用小、復發率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2期;《中西醫結合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的體會》;朱鳳剛 孫書全